方滿珍
論文提要
新時代賽斯思想有獨特的生死觀,此訊息是一位靈界裡自稱是「賽斯」的高靈所傳達下來的,「賽斯」形容自己是–不在聚焦於物質的能量人格元素,其訊息有許多寬廣的面向,對人的生死問題,提出許多不同的見解。本文將以賽斯資料為主及新時代眾多思想中有關於生死學等著作資料來研討與參酌。
生死問題的探討是新時代賽斯思想重視的主題之一,以賽斯的理論認為生命是個人的靈魂帶著自己的生命藍圖而來,在不停地「變為」之下,完成生命的價值和使命。死亡不是滅絕,若能打開對死亡的閉鎖,破除對生的執著,解除對死亡的恐懼,以更超然的心面對生死,進而建立開達的人生觀。本文從認識生命的意義、了解生命的無常和活在當下與穿越「生」與「死」的迷失三進路來探討。
關鍵字:賽斯、新時代賽斯思想、生死觀、生命藍圖、生命意義
一、 前言
賽斯資料是由美國女詩人、小說、玄學作家珍‧羅伯茲於一九六三年開始每週兩次的出神狀態中,所收到不具形體,居於多次元實相中的靈性導師─賽斯─由靈界傳來的訊息,並由他的先生逐字快速將其口授的資料記錄下來,集結成冊這也就是新時代運動中心思想的「賽斯資料」。到一九八四年總共口授九百多節資料,這些資料目前保存於耶魯大學圖書館。賽斯資料探討的範圍涵蓋心理學、超心理學、醫學、物理學等,全都是最原創性的觀念 。珍‧羅伯茲(1929-1984年)從1963年開始接收賽斯訊息,共長達21年之久。目前是世界上接收同一個靈體與訊息最長久的靈媒。
在台灣,新時代賽斯資料由王季慶女士自一九八零年起引進,翻譯其英文的原文,扮演一個重要且積極的思想推動者。近二十幾年來還有許添盛醫師以演講、辦讀書會、錄製CD和出書,大力的推廣賽斯思想和身心靈整體健康整合的觀念。這些資料在台灣對全人整體身心靈的發展與生死教育的推廣,頗具意義與貢獻,值得探究。
二、 研究方法與限制
(一)研究方法
本文是以文獻分析法為主,透過對賽斯資料的蒐集,分類整理出有關於生命的議題。經研究生對賽斯思想的理解所作出分析及對資料的義理探討。本文所參考的文獻大致上分成三大類:
- 原典中的中文譯本:中文的譯本在台灣皆是出至於王季慶翻譯,大多數是由方智出版社出品。近年來的出版品全部由賽斯出版社出版。筆者資料大多由譯本中搜集相關的資料。
- 專家學者對賽斯相關論述之文章:主要是參考王季慶女士和許添盛醫師的專書著作。近年來許添盛將自己深入研究的賽斯思想加上本身的醫學背景,著作成十幾本書,其內容對本文的架構有很多聯結。
- 相關國內、外有關生死學的翻譯論著。
(二)研究的限制
筆者由於外語能力不足,無法直接閱讀英文版的原典著作,所以只能以王季慶女士的中譯本為主要的研究專書,更不可避免大量使用二手資料。經過多年研讀賽斯資料之後,深深的感覺到內容的博大精深,資質和領悟性不佳的自己,心中深深的感到惶恐和挑戰性。有很多的觀點因為筆者自己領悟力不及,也許無法深入交代,造成許多的遺憾。
目前尚有一些不解的問題在腦海中盤踞,但筆者認為這也不是一件不好的事,那代表個人仍有努力超越自己的成長空間,期許與勉勵自己繼續不間斷的研讀更上一層樓。也可以藉由問題的存在進入更寬廣的思想領域,引導自己找到更大的源頭。也希望能拋磚引玉,有更多先進加入研究。
三、 賽斯思想的生死觀點
生與死為什麼是大事?新時代的賽斯思想認為「生」是一個人進入人間道場,帶著生命的藍圖從事一切學習和創造的活動。「死」是結束學習離開人世間,轉化成另外一種的生命形式。如果說活著的時候很重要,那麼往生也同樣重要。生與死就像是人生的開與關,了解如何完美地開關,圓滿人生。所以說,生死是人生的大事。
大部分的人對於死亡的畏懼來至於對未知的恐懼,當我們有勇氣去面對活著的問題,就知道怎麼去面對死亡。賽斯所傳遞下來的訊息,強調死亡絕對不是生命的滅絕,對於生和死,新時代賽斯思想認為生死是相依的,生命暗示死亡,而死亡暗示生命。生命是一個說出來的要素,而同時死亡是生命所依賴的要素,「隱在其下」,沒被說出卻仍然在場。 兩者同等地在場。 。你的身體在它出生時就覺知它的死這個事實,在它死亡時也覺知它的出生。 因此,死亡就與出生一樣的有創造性對行動和意識也是一樣的必要。 要進入賽斯思想的生死觀,可由認識生命的意義、了解生命無常與活在當下和破除生死的迷思三個進路來討論。
(一)生命的意義
談到生命,它起源於父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結合,歷經受精後胚胎發育,然後出生、成長、衰老,最後到死亡,近乎百年的歷程。這是生命體的物質層次,也是生命在物質面上的表象。生命在新時代賽斯的觀點裡還有其他的層次。
生命並非由父母所給,而是透過父母─由生命本身,或「一切萬有」所給,而且「沒有附代條件」。也就是說,生命來自「一切萬有」,來自生命的精神本身,且是免費贈送的—不能由任何人拿走,或被任何人或任何力量威脅,直到那生命完成了它自己的目的,而決定繼續旅行下去。 賽斯說:
「一切萬有」賜予其創造出的存有自由和提供無止盡的能量,以及祂自己的能力,於是那些能力又轉而變為靈感、推動力、指南與原則而各自演化,然後這些部分再用此能力尋求更近一步地創造他們自己、他們自己的世界與系統。
新時代歐林大師也表示:我們與一切萬有之間的聯繫永不能割斷。一切萬有的覺知是如此的纖細與專注,祂的注意力的確以一個原創者的愛導向每一個意識。 要找到「神」你並不是非死不可「一切萬有」就是當下,而現在你就是「一切萬有」的一部份。 「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 的理念即「『一切萬有』為一切的源頭,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也就是說「在宇宙中萬物皆相連,意識也相連,在意識深處,人類是共同一體的」。
新時代的高靈伊曼紐和賽斯都指出我們原本都是神的一部份。伊曼紐說:你們每一個人都是神的一部份說:「我要創造。」幾乎難以追憶在你存在的那一點,你做為神的一部份決定要變為人。自我實現及神的實現。神性不能覆蓋住人性。神性就是人性,沒有分離。認識你自己,你就將認識上主。既然你們的基本元素是神的能量,那即是創造,故你們創造。你們是創造者,你們是受造者。你創造你的扭曲業創造你的真實。這是你的學習之道。 賽斯說:
你雖然是一個獨特的、個別的、獨立的個人,但你還是那個「本體」 (identity)的一部份。你所受到的唯一限制僅止於你選擇了物質實相,因而把你自己置於它的經驗範圍內。 當你有物質性的肉身時,你就得遵守物質定律或假設。 所有的這一切造成了一個肉體的表達架構。
在這個架構裡面,你有著完全的自由去創造自己的經驗,創造自己個人生命中的每一個環境,以及你們那活生生的世間萬相。
既然人的本質是一切萬有的一部份,選擇以肉身來到地球也就是攜帶著一切萬有的能量與意識尋求擴展。我們來到人間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在物質世界中體驗豐富的感官知覺,也要嘗試在各個關係與角色裡成長,最重要的是學習以信念來創造自己的實相,擴張和超越自我意識。當我們在學習時,一切萬有或神也在學習,而按照我們的知識做調整 。賽斯提醒我們,我們在這裡是要幫助意識偉大的擴展,而不是為了替人類的苦痛號哭而來,當我們發現不喜歡它們時,可以透過靈魂內在的喜悅、力量和活力來改變它們。 人是「一切萬有」的創造物,同時也是共同創造者,所以,我們除了要為自己負責任外,還要為共同創造的世界負責。
許添盛認為,每一個人的本質都是神、都是佛,我們的本體不是那個肉身,肉身只不過是我們本體在地球所採取的一個形象而已。我們的本體都是無量光、無量壽,相約來演一齣地球戲碼。透過戲的演出,認識自己,如果迷失自己本性,就會卡在角色裡面,這就是佛教所說的「墮入輪迴」的意思。 演好人生的每一個角色又不執著在特定一個角色裡,是需要體悟和智慧。
王季慶對角色與關係做解釋:此生我們設定許多的「功課」和「挑戰」,在出生的環境和肉體的障礙上,但更多的學習得在人際關係中磨練。角色扮演和人際關係就形成了最好的修練道場。例如親人之間愛恨情仇,由於生活中無可避免的密切接觸,難避免地暴露出自己的缺點而易起摩擦;可以由彼此的努力、寬容、付出而學到相處之道,甚至於化解了累世的糾紛。 賽斯思想不談累世業障,而是以功課來代替,學會彼此對待,就過關不在糾葛。
每一個靈魂投生到這個世界上來都負有一個偉大的使命:即讓自己和世界變得更好。靈魂是為了要經歷一個豐富無比的世界,以及為了要體會能量被造成具體型態時的感受,並且透過身體來表達、學習與創造。 新時代大師伊曼紐說:「要牢記,你是來這裡探索自己的遺忘,來再度活化愛的力量,來拯治你的世界。」 歐林高靈也說:「我們來到地球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進化自己,並以某種方式服務全人類。」 自我成長並進而提升全人類的進步。
賽斯的觀點認為,沒有什麼事比想把世界改的更好的慾望更刺激、更值得實現了。那的確是每個人的任務。但是,你必須「從你所在之處」開始。當你實現自己的能力,當你在日常生活裡,藉著發揮你最大的能力而表達出個人的理想時,你就正在把世界改得更好。 先完善自己,對生活經歷負責,這便是圓滿生命之旅上有價值的一步。
人類的存在是為了讓自己與萬物都精彩和豐富。新時代的觀點認為,人類的心靈能量是非常龐大的,在自然的認知之下,心靈不斷的成長和躍進的過程裡,進入了生命創造的喜悅當中。懷著善意,帶著愛的能量,心念充滿希望,了悟眾生一體的慈悲,回歸存有的本質。生命的意義將推進更完善的層面。
(二)生命無常與活在當下
新時代賽斯思想認為,身體是靈魂帶著此生的功課與藍圖,來到物質人間學習和成長的載具,每個人的靈魂會為了各自不同的目的,為自己的人生創造出各種的挑戰和不同的學習情境,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自編、自導、自演的戲碼。藉由充分的使用肉體各項的能力,來學習和克服此生種種挑戰,提升生命的經歷,拓展意識,在宇宙時空中展現其獨一無二的特性。為賽斯資料速記集結成冊的羅勃,對此也做了感言,他說:「甚至在出生前便能創造挑戰和目標,然後在物質生命中,當我們穿上肉體、衣衫及信念時,一頭鑽進去實踐完成那些特質。然而,在我們創造出來的那些挑戰裡,我們能遭遇到什麼了不起的、意料之外的盤旋哪!」
出生是邁向死亡的歷程,只要存活在世上的一天,就一定會面臨死亡。因為有這個肉身,所以能夠運用外在感官體會品嚐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覺受,藉由這些覺受來認識自己的人性。生活中也無法避免遭逢生離死別、悲歡離合,從經歷這些的事件中體驗生命、學習直下承擔的勇氣,體悟每一個起心動念的創造力,進而能夠了解生命變化無常的本質,在無常的狀態中找到生命的真理,讓每一刻真心地活在當下。
宇宙的本體即是意識,意識是能量,整個宇宙萬物是由這個意識給出了物質世界的定律。而生命是以意識存在於物質世界裡。存在自然中的每一個細小的元子和分子都有意識想展現。新時代的觀點認為,任何的物質都是有生命的,它具有心靈,宇宙最基本的要素,它存在於一切萬有之中(all that is)。我們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是「一切萬有」的一部份,都來自同一本源(being)或稱全我(Wholeself )。「一切萬有」這個辭,可被用來指稱包括所有那些可能的神明的所有示現 。以一般的說法「一切萬有」也就是上帝、是神、是佛。
以此觀點我們都是神的一部份,應當是受到眷顧的,但是為什麼生命裡卻有很多的不如意,擾亂生活的秩序。總在無常的事件中深受打擊,無法接受,內心感到錯愕,從而陷入沮喪與痛苦中,造成一般人對「無常」避之唯恐不及。在賽斯思想的理論裡,無常是一件好事,萬事萬物如果在固定的「常」裡,將陷於停滯甚至於自我毀滅。就如一年要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輪替,一天中要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換。
大自然的運作中,有它明明白白的秩序存在。新時代的理念指出所有的秩序是有自由的—創造的自由,那即「一切萬有」的特性,保證祂的無止境的變為(becoming)。 這偉大的複雜性並不是很難處理的;事實上它是與一粒種子一樣的簡單。人類是經由利用這些禮物而形成他的實相的。在那個架構內,人類個人以致全體也許看起來好像在犯錯,在給他自己帶來不健康、死亡或孤絕,但他仍在用那些能力來創造一個世界。人類藉由觀察他的創造物而學到如何更善用這些能力。藉由看見他工作的物質具體化來檢查他內在的進步。實相仍是一項創造性的成就,雖則在任一既定時間,它可能繪出一個悲劇或不可言說的恐怖。 種種的創造,也就是我們所認定的無常事件。
意識單位是宇宙存在的基本要素,它的其中一個特性是不可預測。 為了要讓意識可以發展,必須要有自由讓人個別的、或整體的去探索所有的概念。一切萬有給人一項珍貴的禮物,那就是自由意志,憑藉著自由意志,可以發揮各自的潛能,所以我們並不是活在神或上帝掌控的棋盤裡,因為可以自由地運用自由意志所以也不受命運宰制的。賽斯說:
你經由你的創造來學習。被導向物質的心智,利用最偉大的力量與能量的來源,連同創造力的無限面貌,因此,每一個實質的日子的確是絕對的獨特。所以,你不能期待你環境的任何部分維持不動,你身體的狀況也經常是在一種流變的狀態。
生命是在「變為」裡,無法在一個的點上停留不前,就如同宇宙是活的。當我們活得很辛苦時,必須要停下來檢視一下自己的信念,在自由意志的創造之下出了什麼問題。讓生命變得複雜失去了幸福,是不是太多的能量向外投射,變得被「外在的」名利、權力的展現所迷惑。致使人生支離破碎,得不到內在平安。如果我們回到我創造我的實相,內在的意識能量轉變成外在的事件,感知它們的密切相關性時,然後我們開始質疑它的來源,而後質疑它的意義。賽斯的觀點,內心戲劇永遠是那最重要的戲劇。「你一生的故事」是你寫的。你們就是那作者。因此,你沒有理由看了這戲而覺得被它所困。改變你自己情況的權力屬於你自己,你只要去運用它。
高靈伊曼紐對修改生命藍圖也抱持肯定的觀點,沒有任何一刻是不應當發生的,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碰巧出現的。藍圖是完美無缺的,為什麼?因為你就是藍圖的設計師,而且在呼吸生命的同時,你們就在不斷的創造自己的生命 。宇宙間沒有一個意外是意外,人生的不如意和種種病痛的磨難及試煉,其實都是內在心靈的一種召喚,靈魂的安排會藉由事件讓靈性往上昇華,人碰到了困境的時候,才會試圖改變。
況且生命並不只簡單地由「生」到「死」,直接而順遂的進行。每個人都旅行在一條隨時會有叉路或迂曲的道路上,那麼,挑戰就在—瞭解我們與生俱來的創造力。藉著事件我們可以試著去鍛鍊生命。內在的神性,為了使自己擴展,意識就有更多的選擇,不致於只有一條路可走,讓我們用自己的創造力形成一個變化多端的內涵。
行動即存在的精髓,而「不可預測性」即其定則。你無法確定地預測任何行動的結果,因為那行動改變了它作用於其上的那個東西。在你的「變為」的行動裡,你改變了你之為何物。而事實上,推動一個行動的動機就是它的這個不可預測性。如果你確知,某個計劃好的行動必然會發生某種後果,你就不會對其結果有多少好奇了。就是因為你不知道它到底會怎麼樣,你才有動機去採取那些發現其結果的行動,而這個好奇心,你想知道的強烈願望,就是維持你的活力,促使你繼續「變為」的力量。
當生命突然遭遇痛苦打擊時,心靈往往在強烈的震撼下,開始尋找解脫。每經歷一次無常的事件就會帶給人們一次身心靈整體的洗禮,就會讓人留下一點經驗和心得。這些寶貴的經驗和心得,會給靈性帶來一些衝擊,有時候會讓它從中獲得解脫和智慧,有時候也會使它深陷其中,飽受痛苦和煩惱的煎熬。累積的痛苦經過夠長的折磨後,心靈會找出口,想辦法學習轉念,從煎熬中解脫出來。人生就是一段學習的歷程,「活到老、學到老」,不論是甘是苦、是歡笑或是淚水,一切都是在學習,在一件件無常的人間事理中,學到心靈和智慧的增長。
痛苦的來源常常是由於我們的無明,人在無明之中產生了偏見與固執,由於錯誤的認知而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苦」,就因而產生了。如果只處在身體的角度,把肉體的苦和心理情感的苦混為一談,就會受到更多的綑綁。看清楚無常的人生,放開封閉的心靈,開啟與神性合一的智慧,擺脫宿命的命運,掌握自己的能量,享受創造的過程。活在神的恩寵之下,超越生命的苦痛並不是什麼特別的技巧,最主要的就是「看穿」無常生命的根本。
對生命不做抗拒,安住當下,就是處在於平安、輕鬆的狀態裡。在這狀態裡沒有好壞之分,不需要仰賴事物以好的或壞的方式存在。沒有分別心,不批判,超越好壞而自生喜悅。了悟一切皆是虛幻,盡情欣賞和享受當下─內在深處和平洋溢的一刻。
(三)穿越「生」與「死」的迷失
生活是每一個人一輩子的事,要怎樣過是自己的選擇與決定,有人選擇生活得忙碌有意義、有人要感性有內涵、有人選擇活得轟轟烈烈、有人選擇活得平平凡凡、毫無趣味、也有人選擇醉生夢死,這些全都是個人行為,他人無從干涉。
「生」可以很簡單,只要能自然的呼吸,一天又一天的活著,重覆著同樣的作息,同樣的生活模式和思考模式,直到生命結束。「活」著也可以是很難,太多不幸的遭遇、打擊,使生活變得難以捱過去,生命在受苦、受罪、受傷害中輪迴。「死」常聽人分為「好死」與「歹死」。死亡真正的意涵又是什麼?如何去了解生死觀念,解開死亡的謎團。
對於「生」與「死」應該抱有什麼的概念?莊子《逍遙遊》雲「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在莊子的觀點裡可見死生是很正常的,如同晝夜交換一樣的自然。賽斯說,活著,同時身體的原子和分子死了又復生。 因此,是活在許多「小死亡」的中間;自己形象的一部分一刻刻地崩潰掉而又被取代。在某個程度你現在是活在你自己的死亡之中—就身體來說,在你的身體內發生了眾多的死亡與重生。如果細胞沒死,也沒被補充,肉體形象不會繼續存在,因此在現在,你的意識在你的永在變化的肉體形象周圍閃爍。 生與死只是一線之隔,沒有分離。
我們的身體必須遵循生於其中的大自然,而在那範圍裡,青春和老年的循環是極重要的在某些方面,生和死的節奏是像一口吸入又吐出的氣。感受一下你自己氣息的來來去去。你並非它,它卻進入你內又離開你,而若沒有它的持續不斷的流動,你的肉身不能存在。同樣的,你的生命進入你–是你而又非你–內又出來 而你的一部份。 在讓它們都走了的同時,卻又記得它們,並且知道它們的旅程。
生命在地球上這一段時間,只是一個過程、一個階段而已。賽斯說:
你們是會死亡的,在每一處都碰到那必死性的證明,在它的架構內,你的感覺與思想卻對你個人有一種實相,超越了所有這種分類。你知道你身體會死亡,但是每個人卻都曾秘密地確知他不會碰到這樣的一種命運,而生命多少是永恆的。經由這種感覺,心靈突破了所有的誤解,而同時暗示出自己和宇宙的本質。
於是,在確實性的更大層面,宇宙無始亦無終。在那層面,沒有矛盾,心靈也是無始亦無終。
很多的人相信,嬰兒出生時帶著哭聲來到人世間是受苦的。賽斯對於這樣的想法提出反駁,事實上,出生時的嬰兒並沒帶著狂暴或憤怒的感覺出生,而基本上他們並不會體驗懷疑或恐懼。誕生是以自我發現的說法來體驗的,並包括「自性」(selfhood) ,由宇宙之秘密心臟溫和地升起與綻放。出生是生命最可貴的自然過程,即使在被認為「不正常」的誕生裡,嬰兒那方面仍有一種發現與喜悅的感受。人類的誕生就與任何自然生物一樣的井然有序與自發—而一個小孩打開其自性,就像一朵花打開其花瓣一樣。
面對死亡,大部分的人容易呈現負面的害怕印象,最主要原因是由於未知而來的恐懼。譬如我們到一處陌生的地方,或和陌生人相處在一起,就會產生莫名的恐懼。何況是面對死後世界,那是一去永不能回頭的過程,人世間的財富、名望、親人、地位等一切統統要捨棄,心生畏懼是無可避免的。這是長久以來一直害怕而忌諱的議題,但實際上它卻一直與我們同在。迴避對死亡的了解與思考,只會增加我們對它的恐懼。
一個人的死亡,是在整個人類存在的更大範圍裡發生的,這個死亡對整個人類而言,達到了某個目的,而同時它也達到了個人的目的,因為沒有一個死亡是「不請自來」的。 高靈伊曼紐說:死亡是靈魂最後的決定,此生已完成所有這個特殊情況能允許我做的事,從現在開始,以某種角度而言,努力不再有意義,也不能為完美的愛服務,因此靈魂選擇回家。 新時代思想認為死亡是靈魂想回家休養生息。
每一個人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出生,獨特的方式生活,最後也會以獨特的方式死亡。你為了自己的理由,選擇了死的「時間」與「方法」兩者。不是命定的。你選的。沒人替你選擇。 依照個別的信念、思維和情緒引發出自己的實相。所以,沒人是在他的時辰前死去的。個人選擇死亡的時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但靈魂做了決定,肉體和生命就會遵從靈魂的決定。
對靈魂而言,立即死亡是極樂。 如果臨終者過分與肉體認同,那麼他就會很容易驚慌失措,以為所有的表達就此切斷了,而由此他的意識也就快要熄滅了。這種對滅絕的相信,這種對本體即將在下一刻被消滅的確信,是一個嚴酷的心理經驗,它本身就可能帶來不幸的反應。 放不下軀體只會導致於過多的掙扎和痛苦。
新時代靈性大師賽斯的觀點認為,死亡不是滅絕,靈魂不會隨著肉體的死亡而滅絕。肉體的結束是另一個新生命的旅程。靈魂是在不同的時空中,藉由不同的肉身,不斷輪迴來體驗人生經驗的存在體。催眠大師紐頓博士提出對死亡的想法他說「人們以為死亡就是失去生命力,事實卻正好相反,盡管因為死亡失去了身軀,永恆的生命力也因而與聖靈的能源合為一體,死亡並非黑暗,而是曙光。」
生命並不會因為死亡而結束,而是從此展開另一個全新的旅程。死與生互為循環,依照新時代靈魂永生的理念,「往生」即「做好準備往另一個時空出生」。賽斯是一個輪迴無數次的靈魂,有相當豐富的死亡經驗,祂說:
多次的死亡經驗裡,我總是在事後發現我的死亡具教育意義。在兩世之間追蹤那導致某次死亡的想法與事件永遠是一個教訓。—我的死都沒令我驚奇過。在過程中間我感到那不可避免性,那認知,甚至一種熟悉感: 「當然,這種特定的死法是我的,別的都不成。」 於是,即使是最古怪的情形我也接受,幾乎感受到一種完美感。 沒有此死,此生不能適當地結束。—當死亡發生時,「內我」感受到它的自由而有一種極大謙虛感,卻又有一種極大的狂喜。我所有死亡補足了我的人生,因為對我而言似乎別無他途。
依此觀點延伸,生命有永續不斷的本質,解讀生命意義的說法,就會有長遠的時空觀,心靈的存在流入我們每個個人之內,然後跳離那短暫生命的形式而進入另一個存在的形式,個體的興奮從一生跳到另一生。要接納生命永恆的觀念,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很難一蹴可幾,需要一種引導,去擴展心理意識層面,走入生命本質最深層的核心,使人理解生命終極意義。
綜合以上看法,生死是一體的兩面,『死亡』只是一個概念。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 當我們活著的時候相信宇宙的保護和愛,對自己有信心,淋漓盡致地發揮創造力,心中充滿感恩,以愛為出發點,愛己愛人愛萬物,過著自在豁達的生活。不要求它的長度,但是要在乎生命的品質。更不執著於萬事萬物,放下執著得到自在。因為當我們離開地球時,帶不走任何有形的物質東西,能攜帶走的只是我們的記憶、情感、經驗和智慧。
四、 結論
新時代賽斯高靈對於生死的議題所給的訊息,認為人的「生」與「死」只是生命週期的變化,死亡並非滅絕,而是進入另一個存在的狀態中。人生如戲,活著時容易以假修真,入戲太深,錯把肉體當成唯一的主體,忘了原本的真實身分,將演出的角色當成宿世的命運,可能會因此不斷地陷入痛苦,在悲慘的角色中不可自拔。賽斯思想中強調,整個人生的大戲裡,都在自己的設計中,包含一切的道具、布景與故事主題,都由自己編寫、製作並演出整齣戲。透過角色與關係的扮演,體驗人生的智慧,發揮自己的特質,而非侷限膠著在角色中吃苦。
宇宙有生生不息的本質,與萬事萬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無常可以說是生命中的每一個情況和情境的特性,會飄忽不定且不斷的流轉,會改變和消失。所以, 無常也是生命的本質,生命本身充滿不可預測性,不是我們大腦和理性所能規劃。正因為這些不可預測的事物和驚奇。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采。當無常發生時,常常是在人生轉彎的地方,它是來引領我們越過生命的山頭。無常是提升智慧的契機,它讓我們認知到理性思考的不足,帶領我們回歸更深層的內在。
死亡既然是無法逃避的,對所有人來說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賽斯的訊息提醒世人,死亡只是意味著靈魂脫離肉體,開始飛向重生和自由,所以死亡不會是結束,只是這個現在正在使用的肉體不堪使用,或因著此生靈魂的目的,讓意識脫離肉體,暫時離開三次元物質實相的過程,然而靈魂卻是永生、永遠不朽的。
參 考 書 目
1.珍‧羅勃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靈界訊息─賽斯書》方智,1994。
2.珍‧羅勃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心靈的本質》,台北:方智,1997。
3.珍‧羅勃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靈魂永生》,台北:方智出版社,1995。
4.Sanaya Roman,羅孝英譯,《靈性成長》,台北:生命潛能出版社,2008。
5.王季慶著,《心內革命─邁入愛與光的新時代》,台北:方智出版社,1997。
6.麥可‧泰波著,潘定凱譯,《全像宇宙投影三部曲2》,台北:琉璃光出版,2002。
7.Pat Rodegast, 王季慶譯,《宇宙逍遙遊》,台北:方智,1990。
8.珍‧羅勃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王育盛譯《個人實相的本質》,台北:方智。
9.珍‧羅勃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夢、進化與價值完成》,台北:方智。
10.許添盛著,《邁向內在的朝聖之旅》,台北:方智,2001。
11.王季慶著,《心內革命─邁入愛與光的新時代》,台北:方智,1997。
12.Pat Rodegast 、Judith Satanton合編,王石真譯《超越恐懼選擇愛》,台北:方智。
13.Sanaya Roman,羅孝英譯,《靈性成長》,台北:生命潛能,2008。
14.王季慶著,《賽斯讓你成為命運的創造者》,台北:方智,1999 。
15.珍‧羅勃茲(Jane Roberts)著,王季慶譯,《健康之道》,台北:遠流。
16.Nancy Ashley 著,王季慶譯,《心靈探險─賽斯修練法》,台北:方智。
17.《莊子》大宗師篇。
18.Dr. Michael Newton著,曾怡菱譯,《靈魂的旅程》,台北:十方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