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為友》精華摘要

一、完全覺察

除了「出現」的東西之外,什麼都不預期,什麼都不渴欲。

真正的大師住在預期的空間之外。除了「出現」的東西之外,他什麼都不預期,什麼都不渴欲。為什麼?因為他已經知道他什麼都有了。所以他快樂的接受在任何特定一刻出現的每樣事物的不論什麼部分。

他明白一切全是完美的,人生是「完美」在演完他自己。

一位大師永遠寧喜所發生的事。當你總是偏愛正在發生的事時,你也已到達了大師級。

我又如何能到達不再想要或需要你給我任何東西的地步?藉由瞭解到它已經是你的了。瞭解你需要的不論什麼都已然是你的了。甚至在你要求之前,神就已回答了。所以,祈求是不必要的。

因為我不必要求我已經有的東西。

如果我認為神會滿足我所有的需要,那麼我就不會「以為我需要」 ?那是正確的。這就是為什麼信心是如此有威力的緣故。如果你有信心,所有你的需要永遠都會被滿足的信心,那麼,技術上來說,你就根本沒有需要了。而當然,這就是真相,而它將變成你的經驗,因而你的信心也就「有道理」(justified)。然而你所需做的,只不過是改變你的感知。

每樣事物都已被創造出來,而按照我的瞭解和我的感知,我在體驗我能選擇的結果。

而事實上,我根本並沒有在創造結果,只不過我了悟到它們已然在那兒。每樣事物都已被創造出來,而按照我的瞭解和我的感知,我在體驗我能選擇的結果。

時間並不存在。只有一個片刻,就是那永恆的現在。所有曾經發生、正在發生,以及將來會發生的一切,現在都正在發生。如在《與神對話》第三冊裡解釋過的——像個巨大無比的光碟(CD-ROM)。每個可能的結果都已被「設定」。我們借我們所做的選擇無體驗我們產生的結果——就像一部電腦下象棋一樣,電腦的所有走法都已存在。你經驗的是哪一個結果就看你怎麼走。

要有意圖,但別有預期,並且決不要有要求。

要有意圖,但別有預期,並且決不要有要求。

別執著於一個特定的結果 。甚至不要偏愛一個特定的結果。將你的執著提升成偏好,將你的偏好提升成接受。

這是心靈平靜之道。這是成大師之道。改變執著成偏愛。肯·奇斯在自己的生活中必須學會如何做到那一點,因為他大半時間都是座在輪椅裡,自胸部以下都動彈不得,如果他「執著」於更能四處走動,那他永遠無法找到一個讓自己快樂的方式。但他開始了悟道,快樂之源並非外在狀況,毋寧是我們選擇如何去體驗它們的內在來決定。

人生的秘密不是有你想要的每樣東西,卻是要你有的每樣東西。

如果你完全沒有任何偏好,你就有接受。你就成了大師。

肯·奇斯教過我們:提升你的執著到偏好的層次。現在要教大家:甚至不要有偏好。

如果你需要某一個結果才能快樂的話,你就是有點執著。

如果你只不過嚮往某種結果,你就是有偏好。

如果你完全沒有任何偏好,你就有接受。你就成了大師。

設定一個人的意圖是否與宣告一個人的偏愛一樣?完全不一樣。你可以意圖某件事的發生,而並沒有偏愛它。事實上,持有一個偏好就是對宇宙宣告替代性的結果是可能的。神並不想像這種事,所以神絕沒有偏好。

所有出現在你生命中的都是個祝福。

我與每樣東西的關係決定我是誰和是什麼。

關係是片聖地,因為缺乏了與別的什麼東西的關係,我就無法創造、認識和體驗有關我自己所決定的任何事。

不只是我與其他人的關係,還有我與每個地方的每樣東西的關係。

我與生命的關係,以及生命的所有元素的關係。

我與金錢、愛、性及神——人類經驗的四基石——的關係,我與樹木、植物、動物、鳥、風、空氣、天空及海洋的關係。

我與自然的關係,以及我與神的關係。

當你不是的東西缺席時,你是的東西……就不是了。缺少了我不是的東西,我是的東西……就不是了。

所有出現在你生命中的東西都是個祝福,送給你一個更大的機會去界定你是誰,並且認識你自己為那個。

人生的目的是在每一個瞬間重新創造你自己。

你被給予了完美的母親和完美的父親,以讓你準備好給你自己的這個任務;完美的家庭狀況與完美的童年。

你在正適當的時候被放在正適當的位置,而別人也以正合適的方式被放在那兒跟你在一起。

沒有一件事是出於意外的發生在你身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所有一切都是被召喚來的,以使你能體驗並知道你所選擇來體驗和知道的東西,以使你能體驗你對你是誰所曾抱持的最偉大憧憬之最恢宏版本。

人生的目的是在每一瞬間重新創造你自己,按照你曾對你是誰所持有的下一個最偉大憧憬之最恢宏版本。

你周遭的世界,分毫不差就是你心中所欲的。

你心中所懷抱著對世界的想法,就是你將在周遭世界所看見的。

你心中懷抱著對你自己人生的想法,就是你將在你的人生中所看見的。

所有的人生都是個幻相。

幻相,他們在提醒自己和教導別人,所有的人生都是個幻相,它有個目的,而一旦你知道其目的,你就可以隨心所欲,出入於幻相之內或外。

你可以選擇去經驗那幻相,使之成真,或你可以選擇在任何一刻去經驗終極實相。

我們都有是一體的。

如何應用「我們都是一體的」在日常生活中? 以好像每個人,並且每件事真的都是你的一個延伸的方式度過你的生活;對待所有其他的人好像他們都有是你的一部分,也同樣的對待所有其他事物。

對與錯、罪與罰、善與惡、永遠的報償和永遠的詛咒並沒做任何事來終結你們行星上的苦楚,終結你們行星上的殺戮,終結你們施之於自己的苦刑。而那是由於它是個「分離」的資訊(message of separation)。

只有一個資訊能永遠改變人類的方向,終止苦刑,改變你們的方向,並帶你們回到神。那信息即新福音:我們全是一體的。

你的存活是被保證的。

永遠驅散人類建立他們的行為於其上的第二個最危險想法:你必須做什麼事才能存活的想法。

你什麼都沒必要做。你的存活是被保證的。這是個事實。而非一個希望。這是真實,而非允諾。

問題不在你會不會存活,而是當你存活時,你的經驗會是什麼?

你現在正在回答這個問題,在你所謂的此生,以及你所謂的來生。因為你在來生所經驗的只能是你在此生所創造的東西之反映,因為事實上,只有一個永遠的生命,每個片刻創造下個片刻。

因而是我們創造自己的天堂,以及我們自己的地獄。

是的——現在,直到永遠。然而,你一旦清楚你的存活不是問題,你便能停止擔心你們哪一個人較好。你不必永遠懲罰自己,爭取達到頂點。或毀掉別人以保證你是最「適合」的人。所以,你終於真正的能「將地獄逐出去」(get the hell out of there)。

你不須做任何事來存活。你的存活是被保證的。所以,你一直在做的以便「存活」的每件事,都是不必要的。你只是一直在為自己創造一個活生生的地獄,以便避免你所藉由想像創造的地獄以避免地獄。

一切都是足夠的。

一切都是足夠的。有足夠的你以為你需要才能快樂的每樣東西。有足夠的時間,有足夠的錢,有足夠的食物,足夠的愛……你所需做的只是去分享它。神給你們很多,足夠你們所有的人。

當你實踐這個真理,當你使它成為你的現實中行得通的一部分時,就沒有你不願分享的東西,沒有你想要囤積的東西——無疑的,不論是愛、食物,或錢財。

那是否意指我們不該聚集財富?在選擇擁有什麼東西和選擇去囤積它之間有所不同。事實上,只有當你知道「一切都足夠」的真理時,你才能輕易的在人生擁有你,你自己,及你會選擇的任何好東西。

那是真的!只在我終於瞭解有足夠的東西給每個人時,我才能讓我自己去相信,也有足夠的給我。不過,我仍然得靠信心去活,因為看起來不像有足夠的給每一個人。

視生命為一個持續的改變過程。

現在將邀請你們以一個全新的方式看生命。將邀請你們視生命為不過是一個持續的改變過程。

你要這樣去想:每件東西都在變,一向如此。那包括了你。你即是改變者,又是被改變的人。那是因為,甚至當你在改變時,你也導致了在你自己內和在你周遭世界內的改變。

當你早晨醒來時,我請你去想一件事:今天什麼東西會改變?而非今天將會有個改變嗎?那是一定的!但那個改變將是什麼?而在創造那改變、在做為其有意識的導因中,你將扮演什麼角色?

每天每時每分每秒,你都在做決定。這些選擇是關係什麼東西會改變,以及如何改變 。它們與別的全無關。

你始終在做決定。而有些決定是將事情變回它們以前的樣子。所以你創造了將事情保持原狀的幻相。然而你只不過在重新創造你自己,以你對你是誰所曾持有的最偉大憧憬之最恢宏版本而已。

整個生命都有是個重新創造的過程!這是神最大的喜悅。這是神的娛樂!( re-creation.譯註:此兩字分則為重新創造,合則為娛樂,是雙關語。)

沒有比較優越的…

沒有「較好」或「較糟」這種東西。你們只不過將那一切假造出來。然後你們決定稱什麼為較好,稱什麼為較糟。

我們的方式並非更好的方式,我們的只不過是另一個方式。

你們每個人都是如此完美,以至於你們任一人並不比另一人更為完美。

一朵玫瑰是否必須比一朵鳶尾花「更好」,以合理化它的存在?告訴你:你們全是神的花園中的花朵。

所有的心痛,所有的受苦,所有的殘酷,及你們彼此施加的所有不人道,就是你們不知怎的總比別人好些的這個想法、這個概念所引起的。

要把「更好」結束掉。

這是新福音:沒有最優秀的種族。沒有最偉大的國家。沒有唯一真正的宗教。沒有天生完美的哲學。沒有永遠對的政黨,道德上卓越的經濟體系,或到天堂的唯一道路。

別去做那些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做的事,不如將之當作「你是誰」的一個表達。

如何逃出「我對自己不該感覺很好」的陷阱裡?解除的訣竅在,別去做那些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去做的事,不如將之當作「你是誰」的一個表達。雖然別人的承認你是誰並不會減損你分毫,但會讓你想多多的去經驗它。

真正的大師都知道這一點,那既是真正的大師會認可每個人為他們真正是誰,並且鼓勵別人也認可他們自己,並且永遠不要以謙虛之名而否認自己最莊嚴華麗的面向的原因。

耶穌毫不含糊地宣佈和宣告他自己。曾行走在你們星球上的每位大師也莫不如此。

所以,宣佈你自己。宣告你自己。然後完全的移入你宣告過的那個存在裡去。

在現在的每個片刻重新創造你自己,以你曾持有過關於你是誰的最偉大憧憬之最恢弘版本。我會因而得到榮耀,因為神的榮耀即你的榮耀,真的是神奇的表達了出來。

最完美的快樂會在內心找到。

你,也是沒有需求的。你並不需要任何東西以便能完美地快樂。

你只不過以為你需要。你最深刻、最完美的快樂會在內心找到,而一旦你找到它,在你自己之外的任何東西都無法之相比,也沒有任何事物能摧毀它。

我為什麼沒體驗到它呢?因為你並沒嘗試。你是嘗試在你自己之外體驗你自己最恢宏的部分。你試圖透過別人去體驗你是誰,而非容許別人透過你去體驗他們是誰。當你到達了大師級,你會讓別人經由你而體驗他們是誰。

這就是當你看到一位大師時,你如何會認出他來:大師是看見你的那一位。

大師將你還給你自己,因為大師認識你(recognizes),也就是說,大師重認(re-cognizes)——再次認識——了你。由此你再度重認你自己。你再一次認識你自己,認識你真正是誰。然後你將這傳下給別人。你就已變成一位大師,不再是試著去透過別人認識你自己,去選擇讓別人透過你而認識他們自己。

故一個真正的大師不是有最多學生的人,卻是創造最多大師的人。

如何在我的心內找到要得到快樂所需要的一切?

我如何能體驗這話的真實性?我如何能停止想由外面得到肯定的需要,而在我的心內找到要得到快樂所需要的一切?走入內心。要找到內在有什麼,就走入內心。如果你不走入內心,你便一無所有。

沒有任何在你之外的什麼能與在你之內的相比;你由任何外在刺激或來源得到的感受,都完全不能和與內心契合的全然幸福相比。

再告訴你一次,你的幸福感會在內心找到。在那兒,你會再度憶起你是誰,而在那兒,你會再度體驗你不需要任何在於你自己的東西。

在那一天,你對任何東西的需要會結束,而你終究能真正去愛,並且真正去愛。

我如何能走向內心?

我如何能走向內心?我如何能認識我自己為不需要自身以外的任何東西的那個人?只要安靜下來。在靜止中與你自己同在。常常這樣做。每日這樣做。如果可能的話,甚至每小時做一下下。

只是停下來。停止你所有的作為。停止你所有的思考。只有「在」(be)一會兒。縱使只一會兒。它都能改變每件事。

在每日破曉,給你自己一小時。在那神聖的時刻,與你自己相會。然後做你的日常活動。你會變成一個不同的人。

你是在講冥想(靜觀)?冥想(靜觀)只是其中一個方式,你所謂的冥想只不過是與你自己在一起——由此,而終至做你自己。

但你可以以許多方式這樣做。對你們有些人,它可能看來像是你們所謂的「冥想(靜觀)」——那即是,安靜的坐著。(靜坐靜觀)

然而對別的人,它也許看來像是在大自然裡獨自漫步。(行走靜觀)

跪下來用刷子刷洗石頭地板也可以是個冥想——如許多僧人曾發現的。其他人、外人,來到一間修道院,看見這工作,而想,哦,好艱苦的生活啊!然而那僧人卻是感到源源的快樂和深深的平靜。他並沒盼望要擺脫洗刷地板,他反而在找另一片地板好刷!拜託再給我一片地板!給我另一個刷子!給我另一小時匍匐在地,我的鼻子離鵝卵石地板六寸。我會給你你曾見過的最乾淨的地板!而我的靈魂在這過程中會被洗淨。滌淨任何「快樂需要它自身之外的任何東西」的想法。服務也可以是一種深刻的冥想形式。(做事靜觀)

甚至做愛、體驗性的狂喜,也可以是一種冥想。因為當你是真正在愛中時,在房間裡只有一個人。與別人在一起的感覺,變成了合而為一的體驗——變成了與自己在一起的體驗。的確,那既是性的表達,以及每種形式的愛的整個目的。(做愛靜觀)

(參考「與神對話III 」2.達到完全覺察的工具)

另一個你可以借之體驗生命的方法?

另一個你可以借之體驗生命的方法?這方法並不是一個創造的工具,而是對創造的一個新理解:它不是事物借之發生的過程,卻是你借它對已然發生的事變得覺察的東西——對於現在所是,永遠曾是,並且永遠將是的永遠永遠的覺察。

「感激」是一種「存在」狀態。思考是最慢的創造方法。

在所謂「潛意識」的經驗層面,有些人生機能和經驗是毫不費力的自動創造出來的。這是否就是我們的創造最有效率的地方?非也。當你不是由潛意識創造,而是由「超絕意識」(supraconscious)創造時,就是你最有效力、最有效率,並且最迅速的創造。

「超絕意識」是給你達到的那經驗層面的命名,就是當超意識(supraconscious)、意識和潛意識全都倦成一體——然後被超越時。這是個在思想之上的地方。它是你真正的存在狀態,而這真正狀態即你真正是誰 。它不被你的思想干擾、感動、或影響。

思想並非第一因。真正的存在才是。

存在即是,思維則做(Beingness is, thought does.)。那是什麼意思?它們是說,存在並非一個行動,它不是做一件事,它不是發生的什麼事。勿寧說它說是「是」(is-ness)它是個東西。它是個「如是」(is-ness)——它本是的樣子。

思維又是什麼呢?它是說思維是個過程,一個「做為」(doingness),發生了的什麼事。

那整句話的意涵是什麼?任何「發生」的事都要花時間。它可以發生得非常快,像思維。但它們要花我們所謂的時間。不過,某個「是」的東西,只是是。他是當下。它不是「將要成」,它是在此時此地。簡言之,「是」比「做」要快,所以「存在」比「思考」要快。

存在是第一因(Being is first cause)。你覺得那是什麼意思?它是說存在引發了每件事。你「存在」為什麼,你便經驗到什麼。

存在引發了思維嗎?是的。如果那議題是正確的,那就是的,存在會引起思維。如果我是「在」(being)悲傷,那我是可以對那點改變心意的。我能決意去想快樂的思想,去逗留在正面的事情上,而突然間,我就能「是」快樂的了。

我的思想創造了我的實相。你的思想是否創造了你真正的存在(being)呢?你真正的存在是所有一切,是每樣東西,是一切的一切。起點與終點,開始與結束,一。換言之,是神。

我的思想是否創造了神?你有關神的思想並沒創造神。它只創造了你對神的經驗。

神是(is )。神是一切的一切,每樣東西,所有曾是,現在是,並且將來可能是的一切。

當你思考時,你並沒創造那一切。你是夠到了創造你所選擇對你一切之不論什麼經驗。

它的全部已經在那兒了。你並沒藉由思考到它而將它放在那兒。然而,借著思考它,你將你正在思考的、一切的那個部分,放在你的經驗裡。

你真正的存在,即你真正的誰,是先於每樣東西的。當你在思考你現在希望是誰時,你是夠到了你真正的存在裡,進入你整個的自己裡,而聚焦在你現在希望去經驗的、你整個自己的一部分上。

你的整個自己是所有的一切。它是那快樂,以及那悲傷。

「思考」會影響「存在」嗎?不會。以最大的說法是不會。你是你之所是,不論你怎麼想它。

然而,思考能不能創造對你存在的一個立即的不同經驗?可以的。你想的東西,你集中焦點在其上的東西,會在你個人現在的實相裡顯現出來。於是,如果你在悲傷,而你去想正面的、欣悅的思緒,你就會非常容易的「想通到」快樂去。

你只不過是由你自己的一部分挪到另一部分!

然而,有一個「捷徑」——這就是我們在此試圖達到的。這是我們一直在談的東西。

你能挪到你希望的任何存在狀態——那即是說,你能召喚你真正存在的任何部分前來——在任何時候,立即到來,只藉由知道它就是如此,而且宣告它就是如此。

你對你真正存在所知道的,就是現在你的存在狀態將是的樣子。當你宣告你所知的,你便使之成真。

宣言帶著「我是」的聲明時最為有力。這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宣言,即是耶穌所做的一個聲明:「我是道路與生命。」(I am the way and the life.)而所曾做過最總括無遺的這類聲明,則是我所做的:「我是我之所是」(I A m That I Am.)

你整個的一生就是個資訊,你知道嗎?每個行為都是個自我界定的行為。每個思維都是你心幕上的無聲影片。你的每句話都是給神的語音郵件(voice-mail)。你思、言、行的每件事都在送出關於你的一個資訊。

當你在做一個「宣告」時,那是對你的存在狀態的一條捷徑。宣告是對你真正是誰的一個召喚——或,更精確的說,對你現在希望經驗的你真正是誰的那個部分的召喚。

這是存在創造,而非思維在創造。存在是最迅速的創造方法。那是因為:是什麼,現在就是。

真正的「存在宣告」是在沒有有關它的思考下做的。因為如果你思考它,好的話,你也許會延緩它:而最糟的,你則會否定了它。

延緩會發生,只因為思考得花時間,而存在根本不花時間。

而否定之可能發生,是因為思考你所選擇要是的,往往會讓你以為你並不是那樣——並且永遠無法變成那樣。

存在是即刻的。與之比較,你的思維則是非常緩慢的。思想雖然很迅速,但與存在比較,是非常緩慢的。

讓我們用你們非常人性的戀愛做例子。回想當時你掉入愛河的一次。有一個片刻,一個神奇的瞬間,當你第一次感受那愛時。你總喜歡那樣說的,它就像「有一噸的磚頭」打到了你。突然間,它佔據了你。你看著房間的另一邊、餐桌的另一邊、汔車前座另一邊的那個人,而猛然間,你知道你愛他。它是突然的。是即刻的。它並不是什麼你必須去思考的東西。它只是「發生了」。你後來可能思考過它。你甚至可能事前思考過它——我很好奇愛上那個人是什麼感覺——但當你第一次感覺到它,第一次在心中知道它,它只是橫掃過你。它發生得太快。你無法「思考」它在那兒。你只不過發現你自己在那兒,在戀愛中。在你甚至想都沒想過它之前,你便可能在戀愛中了!

「感激」也是一樣的。當你覺得感激時,不需要人告訴你,是「該覺得感激的時候了」。你只是十分自動自發的覺得感恩。在你甚至想到它之前,你便發現你已在感恩。「感激」(gratefulness)是一種存在狀態。在你們的語言裡,沒有像「滿懷愛」(loverfulness)這樣的字眼,但應該有的。

為什麼為某樣事物「心懷感激」反而能更快達成?「感激」是一種存在狀態,它是在宣佈我很清楚我已有以為我需要的東西。換言之,就是如果我在為某樣東西感謝神,而非向神要什麼東西,那我必須知道它是已然在的。

二、神的五種態度

神的五種態度

神的五種態度:全然的喜悅、愛、接受、祝福與感恩。

全然的喜悅

沒有喜歡,便一無所有。

除非你在人生中變幽默一點,否則沒有一事有任何意義。笑是最好的醫藥。我是說,歡喜對靈魂有益。

更進一步的說,喜悅即靈魂。靈魂即你會稱為喜悅的東西。純粹的喜悅,無邊的喜悅。沒有摻雜其他的、沒有限制、沒有拘束的喜悅。那即是靈魂的本質。

微笑是到你靈魂的窗。大笑是門。

靈魂是那樣的快樂,但人們看來並沒那樣快樂啊?如果你要釋放你心中的喜悅的話,你必須「有意」的喜悅。

你的心是你的靈魂與頭腦之間的過道。你靈魂裡的喜悅必須經過你的心,否則它「根本不會進入你的頭腦。」

感情是靈魂的語言。如果你有個封閉的頭腦,感情就會倒退到你心裡。那就是為什麼當你覺得非常非常悲傷時,你說你的心碎了。並且那也是為什麼當你覺得非常非常快樂時,你說你很開心。

打開你的頭腦,讓你的感情被表達出來,被推出來,你的心就不會碎或開了,而會成為你靈魂裡「生命能」自由流動之管道。

如果靈魂即是喜悅,那它怎麼可能會悲傷呢?喜悅是生命表達出來。「生命能」的自由流動就是你們所謂的喜悅。生命的精髓即一體——一切萬有的統一(unity)。這即生命是什麼:是統一,是表達出來。統一的感覺就是你稱為愛的感覺。所以,在你們的語言裡,你們說,生命的精髓即愛,那麼,喜悅即愛,自由的表達出來。

不論何時,當生命和愛之自由無限的表達——即是,經驗到與所有事物及每一個「有情」的統一與一體——被任何境況或狀況禁止或限制時,靈魂,即喜悅本身,無法被完全的表達。喜悅沒被完全的表達即你們稱為悲傷的感覺。

如果靈魂的精髓是喜悅,它怎麼能悲傷?你仍將事情看成是分離的。熱和冷並非彼此分離的。沒有東西是分離的。宇宙裡沒有東西是與任何其他東西分離的。所以,熱和冷是不同程度的同樣東西。所以,悲傷和喜悅也是。

那就是為什麼能在同一瞬間體驗這兩種感受。如果你心裡帶著喜悅,任何時刻你都能治癒。

幫別人感覺喜悅。

釋放在別人心內的喜悅,你便釋放了在你心內的喜悅。

它可以用像微笑這麼簡單的事辦到。或是一句讚美。或摯愛的一瞥。而它也可以用像做愛那麼高貴的事辦到。用這些方法以及許多其他的,你都能釋放別人的喜悅。

以分享一個感受、說出一個真理、結束憤怒、治癒批判。以傾聽的意願,說話的意願。以寬怒的決定和釋放的選擇。以給予的承諾,和接受的優雅。

要無條件的去愛,快快的寬恕,永遠不為過去的痛苦後悔。

感覺喜悅的方法就是引起別人去感覺喜悅。

一旦你覺知了神,你的悲傷便會離你而去。因為悲傷和神無法共存於同一個地方,因為神是轉到最高點的生命能量,而悲傷是轉低了的生命能量。

完全憶起(Re-Membered——重新組合)的人,再度變成了神的身體的一員。

全然的愛

所有凡間的愛都是短暫的。縱使是一輩子的愛,持續半個世紀或更久的伴侶,比起靈魂的生命——那是永恆的——都是短暫的。如果不是在你們所謂的死亡那刻之前,那就是在當時,靈魂會了悟這個。因為在那一瞬,靈魂會知道沒有死亡,生命是永恆的;而你一直存在,現在存在,並且永遠存在,永遠永遠。

當靈魂了悟了這點,它也會了悟被認為是永恆的愛的東西之短暫性。然而,在它下一次進入具體生活之旅時,它會瞭解得更深,它會更容易憶起,而它會知道一個在肉體生活中所愛的一切都是短暫的,無常的。大師知道,盡情的愛生命,以及每一生命所給你的一切,就是神性的表現。

「全然的愛」是什麼意思?它是指沒有條件且沒有限制的去愛每一個人。全然的愛就是完全自然。愛是很自然的事。它並非正常,而是很自然。

「正常」是用來說明尋常、普通、前後一致的事。「自然」則是用來指明一個東西的基本性質。做為一個人,你的本性是去愛,愛每個人和每樣東西,雖然你那樣做並不是正常。要全然的愛的第一步。你必須全然愛你自己。

而只要你相信你是生於罪中,並且基本上是邪惡的,你便無法做到這點。

神是全然的愛的,因為神是全然自由的。全然的自由既全然的喜悅,因為全然自由創造空間給每一個喜悅的經驗。自由是神的基本天性。它也是人類靈魂的基本天性。你沒有完全的喜悅到什麼程度,你就沒有到什麼程度的完全自由——而到那個程度,你便不是全然的去愛。

全然的愛意味著全然自由。並且容許別人全然自由。

全然的愛還有什麼其他的意思?它意指在每個片刻都完全在場。完全覺知。完全開放、誠實、透明。它意指完全願意去完全表達在你心中的愛。全然的愛意指全然赤裸,沒有隱藏的議程或隱藏的動機,沒有隱藏的任何事。在任何既定一刻,都能達成這平靜。你們可以藉由一個簡單問題來找到到達它的路,那就是:愛這時會怎麼做?

懲罰和後果:

有懲罰這回事。而在另一方面來說,則是有後果這樣一件事的。

後果是自然的結果,懲罰則是個正常的結果。

懲罰是你太沒耐心去等待一個自然結果的宣告。

為了報復的目的而懲罰——基本上,「一報還一報」——並不會創造你們說你們希望創造的那種社會。

高度演化的社會會觀察到,從懲罰你學不到什麼。他們的結論是,後果才是較好的老師。

懲罰和後果之間的差別?

懲罰是人工創造的結果。後果是自然發生的結果。

懲罰是由抱著與受罰人不同的價值體系的人,由外強加在受罰人身上的。後果則是由自己在內部所體驗的。

懲罰是另外一個人決定你做錯了。後果則是一個人自己體驗到某事行不通。也就是說,它不會產生一個想要的結果。

換言之,我們無法由懲罰很快的學習,因為我們將之視為別人對我們所做的事。我們由後果學的更快,因為我們將之視為某件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

但懲罰能不能是個後果呢?那豈非它的本意嗎?懲罰是人工創造的結果,而不是自然發生的結果。光是藉由稱為一個後果而試圖將「懲罰」轉變成「後果」的企圖,並不會成功。只有最不成熟的人才能被這樣一個語言上的計謀所騙,但他也不會受騙很久。

可是這並未阻止你們中許多為人父母的去用這計謀。而你們發明的最大懲罰,就是不給你們的愛。你們顯示給你們的子女看,如果他們以某方式做事,你們就會保留你們的愛,不給他們。你們想藉由給予和保留你們的愛來規範、修改、控制和創造你們孩子的行為。

這些是神永遠不會做的事。

然而,你們卻曾告訴你們的孩子我也那樣做——無疑的是要合理化你自己的行為。但我要告訴你:真愛永遠不會自行撤回。而那就是全然的愛的意思。它是指你的愛足夠完全而能包容最錯誤的行為。它還不止於此。它是指,甚至沒有一種行為會被稱為「錯」。

愛永遠不必說抱歉。

要全然的去愛,就要放手:

甚至不能替我們的孩子決定?不能,如果他們是成熟的有情生靈的話。不能,如果他們是長大的孩子。而如果他們尚未成熟,而導致他們成熟的最快方式,就是允許他們自由,去實際可行的儘早去做可能的最多選擇。

這是愛所做的。愛是放手。而你們所謂的需要,你們往往將之與愛混淆的那東西,則剛好做相反的事。需要緊抓著不放。這是你們能分辨愛和需要的方法:愛放手,需要則緊抓。

所以,要全然的去愛,我就要放手?是的,放下期待,放下你曾強加在你身上的要求、規定和規則。因為如果他們受限制,他們便沒被愛。沒有完全的被愛。

你也沒有。當在任何事上限制了你自己,當你給予自己少於完全的自由時,你也是沒有全然的愛你自己。

然而記住,選擇並非限制。所以不要稱你所做的選擇為限制。並且懷著愛心供給你的子女及所有你愛的人,你覺得可能會幫助他們做好的選擇的所有資訊——在這兒,「好」是被定義為那些最可能產生一個特別想要的結果,以及你知道是他們最渴欲的結果——一個快樂人生——的選擇。

分享你對那個所知道的事。提供你瞭解的事。然而,別想強加你的想法、你的規定、你的選擇在別人身上。並且萬一別人做了你不會做的選擇,也別保留你的愛。況且,如果你認為他們的選擇很差,那也正是顯示你的愛的好時機。

全然的接受

「全然的接受」是指不與現在出現的什麼爭吵。

它是指不排斥它,或將它丟回去,或走開:而是擁抱它、握著它,愛他,好像它是你自己的一樣。

因為它是你自己的。它是你自己的創造物,你對它就會很歡喜——除非你不是。

如果你不是,你會抗拒承認你所創造的,而你所抗拒的,就會持久。

所以歡欣吧!快樂吧!如果目前的情況或條件是你現在所選擇要改變的一個,那就選擇以另一種方式去體驗它。

外在的表現,外在的顯現也許可能根本沒變,但你對它的內在經驗可以、並且會永遠的改變,只不過由於你對它的決定而已。

記往,這才是你在追求的。你並不在乎外在表象,只在乎你的內在經驗。讓外在世界如它是樣子。創造你的內在世界如你想要它是的樣子。這就是「在世不屬世」的意思。這是生活大師。接受某件事並不表示拒絕去改變它。事實上剛好相反。你無法改變你不接受的東西——尤其是在你自己內的。外在於你自己的也一樣。

所以,接受每件事,如同在你內的神聖性之神聖顯現。然後宣告你自己為它的創造者,只有那樣,你才能「不創造」它。只有那時,你才能認出——即再度認識——在你內去創造某樣新東西的力量。

接受某件事並非就是同意它。只不過是擁抱它。不論你同意它與否。為了要改變某件事物,你首先必須接受它那兒。為了愛某件事物,你必須做同樣的事。

你無法愛你不承認為己有、宣稱不在那兒的你那部分的自己。

你曾不承認你不想有所有權利的你的許多部分的自己,你使自己不可能去全然愛你自己——由此,也不可能全然的愛別人。接受某件事並不就是贊同它。只不過是不論你贊同它與否,都要擁抱它。

全然的祝福

透過愛和接受,你會祝福所有你觸及的生命。當你變得全然的愛和全然的接受時,你就變成「全然的祝福」——而這使得你和每個其他人都「全然的喜悅」。

去祝福你生命中所有的事情吧!

記住,除了天使外,神沒派給你任何東西,而除了奇蹟外,神沒帶給你任何東西。

一個人如何能著手祝福事物呢?當你給一件事物你最好的能量、你最高的想法時,你就是在祝福它。

我祝福我憎恨的東西?詛咒任何事都改變不了它。說真的,真的是詛咒而使它重複的發生。

如果我們什麼都不詛咒,那不好像是我們在贊同每件事似的?不詛咒並不表示沒去尋求改變。因為你沒詛咒某事,並不表示你贊同它。只表示你拒絕去判斷它。而另一方面,你仍可以選擇別的東西。

選擇改變並不總是出自憤怒。事實上,造成你非常真實改變的機會,是與你憤怒的減低直接成正比的。

人類往住用憤怒做為他們尋求改變的理由,用判斷做為理由。

祝福、祝福你的敵人,為那些迫害你的人祈禱。送給他們你最好的能量和你最高的想法。

全然的感恩

除非你視每個人和每種人生境況為一個禮物,為一個天使及一個奇蹟,否則你做不到這點。當你做到時,你將投入「完全的感恩」裡。你將會全然的感恩——神的第五種態度——而圓圈便會完成了。

感受恩是改變每件事的態度。為某件事感恩是停止抗拒它。

神的五種態度這莊嚴華美就像與神為友的七個步驟一樣,它們的順序是可以反轉的。神是全然感恩、祝福、接受、愛和喜悅的!

下一次當你面對一個你認為是困難的狀況或境遇時:

要立刻表達你的感謝,而不只是想到解答,或針對問題本身。藉由如此做,你會即刻改變了你對它的觀點,以及你對它的態度。

其次,祝福它,給它你最好的能量和你最高的想法。在這樣做時,你將它變成了你的朋友,而非敵人;變成支持你,而非反對你的東西。

然後,接受它,並且不抗拒邪惡。因為你所抗拒的,會堅持下去。只有你所接受的,你才能改變。

現在,以愛包裹它。不論你在經驗什麼,你真的能將任何不想要的經驗「愛」走。換句話說,就是你能「愛死它」。

最後,要喜悅。因為那精確而完美的結果就在手邊。沒有東西能拿走你的喜悅,因為喜悅即你是誰,以及你永遠將是誰。所以,在每個困難面前,做一件喜悅的事。

備註

「道」為宇宙運行的法則,即「自然律」;「道」的重點為「太極與無極合一」,即「天人合一」。

「新時代思想」以現代的語言與情境來重新詮釋「道」。

對我而言,「新時代思想」讓我從無法證實的束縛中脫逃遠離,獲得心靈的完全自由,包含受苦、上一世、下一世、天堂、地獄、時空、神、無助感、意外、疾病、未來、問未來、祈求、執著結果、對錯、痛苦、死亡等束縛。

「新時代思想」或許也可以幫助您獲得心靈的完全自由。

接觸「新時代思想」的重點,為對您是否有所「啟發」,因此對每一個與您想法不同的觀念,先不要急於判斷是對是錯,重要的是,思索「新時代思想」的每一個觀念對您而言是否「行得通」,而非對錯。不要把「新時代思想」當是絕對真理,不要管其權威,你才是自己最高的權威。

不要完全接受「新時代思想」向你提供的每一個建議、觀念、觀點,如果你不同意,就不同意。走向自己的內心,去看看你找到的「新時代思想」是否與你在心內找到的真理是和諧一致的。如果是的,要說:「新時代思想對我來說是合適的」,要說:「這是對我行得通的一種生活方式」,別對別人說:「這是比較好的生活方式」。

本文摘要取材自以下書籍,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與神對話系列(作者:Neale Donald):

與神對話、與神對話II、與神對話III、與神合一、與神為友、新啟示錄、明日之神。

比神更快樂、與神對話問答錄。

賽斯系列:

王季慶作品:賽斯讓你成為命運的創造者。

許添盛醫師作品:心能源-信念的神奇創造力、我不只是我、絕處逢生、許醫師諮商現場、許醫師安心處方、身心靈健康的10堂必修課、愛是你,愛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