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之練習十一

一天當中,隨時觀察自己的念頭,包括語言──是不是在對這世界抗議、批判或判斷?是不是還有一個好壞的念頭?
看看周遭,包括新聞、身邊的事情,是不是對你還有負面的影響,帶來萎縮、不滿?是不是還在期待好的消息?

發現自己怎麼都停不下來,總是在判斷,也沒有關係。

知道自己的反彈。

接受這個反彈。

不要在反彈之餘又責備自己。

最多只是知道。

接下來,看這個知道可不可以一次一次地提早。

甚至還沒有判斷前,已經知道。

這麼一來,自然會發現──話會減少,不會再想閒聊、談天、談世界、談社會、談家、談自己,念頭自然跟著少。

不光沒有什麼東西值得盤算、比較或分享,連一個判斷的念頭可能都起不來。

有時候,還會有一個拯救、幫助或幫忙的念頭,輕輕鬆鬆再繼續參──

還有一個「救」、「改善」的念頭的,是誰?

對誰,有「人」需要救?有好事需要做?

我。

那,我又是誰?

你不用擔心這一來不會做好事。其實,走到這一步,你自然充滿善意,隨時在做好事。

只是,你已經完全體會到──天堂是在自己內心,倒不是從外界可以取來的。外在的善事,最多也是反映內心的狀態。

內心平靜,外在自然活出平安。

心裡沒有雜念,自然活出外在的寧靜。

心停留在一體,一定會帶著我們在這世界做善事。

對自己、對眾生、對一切有善意,變成一個自然而然的本質,也沒有什麼值得談的。

有人需要幫忙,你自然幫忙。有人跌倒,你自然把他扶起來。

差別在於,這之中,沒有一個「好」事、甚至沒有一個「人」可談。

假如還有一個做好事的人,那就繼續參。

這,才是真正的菩薩道。

楊定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