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斯心法與佛陀的證悟(四法印)

今晚終於把宗薩仁波切的《正見——佛陀的證悟》看完了,所以,我覺得是時候動手寫這篇文章了。

首先要說的是這本書實在是太好了,看不進佛經的非常推薦看宗薩的書,直白,深入淺出。佛經是有難度的,尤其是因為它經過了很多的包裝。初看佛經的人肯定會覺得佛陀老是在說大話,木心是這麼認為的,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是現在我已經開始領悟到佛經之美。尤其是《法華經》,睡前讀上一段,有清洗作用。《法華經》剛開始讀,是會覺得像傳銷一樣的,因為《法華經》的內容是架空的,它只是一直在說《法華經》怎麼怎麼樣好,但是它沒有內容。

後來,我漸漸懂得,其實佛經就像王家衛的電影,它的美不在於劇情,而在於那種時時刻刻所帶給你的感覺。眾所周知,王家衛的電影極其具有撫慰人心的作用,一美國導演看完他的《重慶森林》還特地寫了一封長信給他以感謝他拍出這麼好看的電影來。

現在,佛經也是這樣的,它的美就在於它是沒有內容的。即,“無所得”。當然,等你沉浸進去了,你會懂得,它其實並不是沒有內容,而只是把內容隱藏了。所謂《妙法蓮華經》,它要是這麼輕鬆就讓你領悟到了還能叫“妙法”嗎?

我認為,其實《法華經》的重點就在於“法華七喻”,這七個比喻與現代的很多靈性資訊是不謀而合的。我將會另起一篇來詳細描述,這裡且先回到主題。

與佛經不同,在《正見》這本書中,是有內容的。它的主要內容就是佛陀的“四法印”,即:

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諸行無常)
一切情緒皆苦(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無自性(諸法無我)
涅磐超越概念(涅磐寂靜)

宗薩說,如果一個人接受這四項真理,那麼他就是一個佛教徒。這即是佛陀的證悟,是佛法最根本的東西。它就像茶葉一樣,而其他的門派、修行儀式和戒律,就像是茶杯,儘管茶杯換了,但是茶葉是不變的。

南懷瑾有一篇文章也說佛陀證悟的到底是什麼,就是“緣起性空”。

現在,我認為“緣起性空”其實就是第一、第二和第三法印。什麼是緣起性空呢?

如果你看過《星際穿越》,那你一定會懂得那種時空交錯所帶來的空虛和渺小之感,當你看到男主對着自己已經長大的女兒淚流不止的時候,你所升起的那種感覺,我想與“緣起性空”就是接近的。

因為那時你會感到自我的存在是如此的虛無、空幻和不真實,好像一切都是假的一樣。所謂緣起性空,就是說,我們所認為的自己,其實只是一些細胞所組成的、並沒“自性”的東西。所謂“自性”,就是指可以獨立存在,而並不需要依賴任何其他東西就可以存在的東西。但是佛陀說,並不存在這樣的東西。

我們不妨想一想,有這樣的東西存在嗎?似乎真的是沒有的。你的肉體存在,依賴的是無數的細胞的堆積,太陽的存在是因為太陽內的物質組成了太陽,一切都是和合而成的,並不是獨立自主的。他們只是因為一些因緣(“緣起”),而暫時地聚合在一起,暫時地形成了太陽和你。而當緣分消散時,它們又會離開,此為“性空”。所以,你所認為的你其實只是一種毫無自性的聚合物而已,這就是佛陀所發現的真理。

現在,聽到這種說法你肯定很難受,因為你是切切實實擁有着這個身體的。並且他充滿着你的能量和覺受,你也相當地認同這個身體。

但若是我們看到佛陀背後的目的,就不會這麼難受了。宗薩說:祥和與安寧接近於佛法的核心。佛陀提出這樣的觀點,不僅僅因為這他所認為的真理,更是因為,世間太多的苦難即是因為太過於執着“自我”而造成的。自我是富於競爭性的、要強的和喜歡攀比的。它永遠不會滿足,它就是慾望本身。

“緣起性空”所帶來的,就是那個如同夢境一樣的背景,就是那對時空交錯所帶來的感嘆,就像一個人對大海的感嘆。雖然,這種“空性”突然的到來其實是會驚嚇到很多人的,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失去了意義,但是對於痛苦中的人來說,這卻是會讓他們得到解脫的(煩惱即菩提)。而這也正是佛陀說法的目的——讓大眾從苦難中解脫出來。

甚至不僅要脫離苦難,還要脫離快樂,這也是佛陀的第二法印的內容,就是一切情緒都是苦的。

在這裡,我想賽斯應該可以出場了。賽斯心法與佛陀的第一和第二法印,是完全想反的。

首先,賽斯心法最核心的概念,可以說就是“你創造你的實相”,在很多其他的靈性資訊中,它被稱為“顯化法則”,或者是“吸引力法則”。也就是說,一切可能性已經存在並且同時存在,而你只要通過調整你的情緒、思想和信念,就可以把你想要的未來“顯化”出來,因為,這個物質世界的意義主要就在於,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的情緒、思想和信念,形成周圍世界的過程。

我們這個世界就像是放電影的地方,而製作電影的地方,也是我們的夢境,也就是賽斯所說的“架構二”(我們這個世界是“架構一”)。賽斯說這是這個世界中最重要的教導,就是通過調整自己的情緒、思想和信念,去創造自己想要的實相(濃縮成一句話:秘密中的秘密就在於選擇快樂。)。但是大部分人對自己的存在狀態根本沒有覺察,所以他們認為有“無常”的存在,也是相當正常的。

老子其實也說過這種製造電影和放電影的事情,即“架構一”和“架構二”。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 (《道德經》第十六章)

靜下來,覺察,就是回到“心”,回到真正的生命,回到那個寫劇本的人身上(現在,你的人生確實是你的“全我”所書寫的一個劇本,“全我”指輪迴中做決定的那個“我”)。回到“心”,就是“常”,“常”可以解釋為架構二的規律,對自己存在的完整覺知,這樣覺知久了,就會帶來“明”。這就意味着,你可以自己寫自己的劇本了,因為你已經知道了這些規律,知道了製造電影所需要的知識。

賽斯的一句名言就是:每天的生活,都是靈魂的精心創造。

這與佛陀的第一法印是如此地大相徑庭,甚至,它們是完全相反的。在賽斯看來,所有的死亡都是自殺,被謀殺的人與殺人犯,也是互相尋找的;所有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是我們自己吸引和創造的。所以,“無常”根本就不存在。

然而在佛陀看來,一切都不可控的,因為沒有自性,所以這一切還是毫無意義。從某個角度來說你可以說佛陀是很有遠見的,因為這一切塵世的歡樂確實是如此短暫,並且通常在歡樂之後還隱藏着這麼多的苦難。他看到了整個時空之內,一切都在生滅、生滅、生滅,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樣形成又落下,落下又形成,沒完沒了似的。所以他選擇讓我們潛入海底,成為大海,而不做生滅的浪花。因為他認為“浪花”太短暫,太容易消逝了(個人淺見)。

但是賽斯的着眼點,我認為,卻是如何在還是一個浪花的時候,盡情愉快地玩耍和創造。

在這裡,我要說到賽斯心法與佛陀教導的根本不同。在賽斯認為,雖然我們僅僅是一堆細胞聚合起來的產物,但是如果真正的深入存在,我們便會感受到這些分子們的活力和喜悅,我們會被一切萬有的大能所激勵而渴望去做出一些事情來,我們會渴望像一切萬有一樣,去超越自己。

賽斯說,佛陀現在脫離了輪迴圈,但是還在另外的一個領域活動。所以,其實成佛並不是真的消失不見,或可以說,變成一個更大的自己,但是自我其實是永遠不會被磨滅的。這也是賽斯談佛法時,所以提到的佛法的最致命的缺點,就是對“靈魂的絕妙的不可侵犯性”和“永久的有效性”,毫無論述。

這也正是賽斯對第三法印的看法:即靈魂是不可毀滅的,或說,自我是不可毀滅的。賽斯確實這樣說過:只要存在就會永遠存在。只是自我會擴張他自己的實相,會成長,但是原來的自性還在。而佛陀的看法,我的理解則是,即使在變成一個更大的自我之後,那個自我其實還是受到一個更大的自我的主宰的(就像賽斯與賽斯第二一樣)(這裡也很像“黑洞宇宙模型”)。不過,就像賽斯所說的,你的身體細胞雖為你所有,但是你卻無法控制他們。所以我們雖然被一個更大的自我在主宰者,但是我們仍然是自由的。

對於我們的生命,賽斯說,我們其實是正在長成為靈魂的過程中。也就是說,我們在慢慢地變成那個輪迴中做決定的“全我”。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成佛”和“涅槃”。(不過賽斯說:沒有比涅槃更死氣沉沉的事。所以我的理解也可能是錯的。)

在賽斯看來,並沒有永恆的休息。那種樣板天堂和佛國也留不住一個奮發向上的靈魂,所以成佛絕對不是結束,而只能是下一站的開始。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無盡的旅程。因為一切萬有,它並不是死的,因為一切萬有,就在你之內。可以有長時間的休息,但不會有永恆的休息。

關於第二法印,即所有情緒都是苦的,這又是與賽斯的說法完全相反。賽斯說:所有的情緒都是最棒的。因為所有的情緒都是你的內我的表達,都是靈魂與你的溝通。它們是來自你自己的平日所隱藏的信息,所以覺知自己的情緒,就是一種很好的與內我溝通的方式。

不過我想,佛陀這麼說,是因為太多人都沉迷於追求物質世界的快樂。而根據我自己的親身體驗,當我們去追求快樂時,往往得到的其實是痛苦。或者說,在快樂過後,總是會有痛苦出現。因此佛陀也許是為了讓大家從苦難中解脫出來,而說此理。不過,到某個程度,我們確實會意識到,其實快樂和痛苦是同一個東西,那就是都是情緒。

其實,我一直認為賽斯心法是太陽和天王星的哲學,他所強調的一直都是創造、主宰性、自發性和超越性,他並沒有認為自我(第三法印)是可悲的,相反,他一直強調的都是對自我的認可。他說,我要告訴你們是,你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即使一個細胞也知道自己的價值,也知道自己的存在就是喜悅的,玩耍就是好的。他一直強調的是,讓我們從一切萬有中去汲取那偉大的、源源不斷的能量,然後用這些能量去激勵更多的人。

但是佛陀的心法,我覺得更像是海王星的哲學,也就是觀察者的哲學。它強調的,是不論發生了什麼,都不為所動。《圓覺經》:諸幻滅盡,覺心不動。它所強調的,一直都是覺察,而這正是海王星的意義所在。但是充滿創造性能量的賽斯,認為這是一個很無聊的、死氣沉沉的狀態。

我想,我們沒有必要把他們兩個的見解爭出一個勝負,因為他們都是一切萬有的一部分,都是具有無窮的價值的。

我且說,佛陀的教導是真的讓很多人遠離了塵世的痛苦,在你痛苦的時候,佛陀的教導用來安心,是極其有用的。它可以真的讓你安住在“覺察者”的狀態,而對外界的一切不為所動。

賽斯則說,你們意識到我很少對你們說到“愛”字,因為我並不是來安你們的心的。賽斯強調的,是讓我們去找回屬於自己的力量,去創造,去冒險,去替一切萬有拓寬它自己的實相,去踏上一個愉快、寧靜又好玩的旅途!他所希望的,是讓我們真的感受到這偉大的能量所輻射出來的壯觀景象,他要讓我們自己感覺到自己是活生生地活着的,總而言之。

而這就剛好是不能覺察的。或者又是完全的覺察。因為這將是一個完全沉浸的狀態!就像我們還是小孩子時的那種快樂一樣。那一切萬有的蓬勃朝氣,那太陽,就是賽斯的教導。

這又讓我聯想起奧修說他自己的開悟經歷。他開悟那天,跑到一個公園裡,然後被萬物的能量所震驚。他說那無處不在的能量讓他快要離開這個世界,而僅憑一根細線懸在身體上。

第四法印呢?我想,現實中這麼多東西都無法用語言描述,更何況是涅槃呢?不過賽斯可以說也是一個涅槃了的人(或者是能量人格),但是他卻排除萬難,說了這麼多!還巨細無遺,任何題目都不放過。我說,我是比較喜歡賽斯的。雖然佛陀解決的其實是永恆的問題,因為,難道你要永遠在旅途上嗎?

具體有沒有永恆的休息,我把這個問題交給你,親愛的讀者。

劉晚農

參考:

賽斯談佛教:https://mp.weixin.qq.com/s/h4wwrLBWm-7BptpK5IcsMg
佛陀現在:https://mp.weixin.qq.com/s/NGnlLhq4hurnjTnU9nfY0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