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覺,是從人生的前景,找回生命的背景

我們要問的,應該是怎麼去汲取、記得、投入、找回來這個全部的意識,也就是醒覺──倒不是去問這個意識存不存在。

這個題目,也就是把全部的你找回來,不是智識上的清談玄聊,反而是我們現在人演化最關鍵、最急需的一堂課。透過前一章所提到的前三個意識狀態,我們人活了上萬年的痛苦和煩惱。即使物質條件變得更好,人生所帶來的悲傷並沒有減少,反而是加速倍增了。在日常的「醒着」狀態中,我們把整體的意識、完整的意識,局限成生活中體驗的狀況。這些種種狀況又離不開每一個人主觀的分別、判斷和理解。

這是因為我們這種「正常」的意識,其實是個分別意識。它是無限大、永恆意識的小小一部份。透過這個局限的意識,我們才可以在這個人間對每個東西、每件事情作個區隔,讓我們可以運作,爭取更好的生存。

可惜的是,我們無形當中以為這是唯一可談、可追求的意識。這幾千年來,人類生存條件的進步,被我們當成意識存在的見證,卻忘記了這一意識同時帶給我們人類不斷的痛苦。我們回頭看,歷史留下的種種災難,所造出來的分別和對立,也就是人類集體的瘋狂,就知道我們非要跳出這局限的意識,才可以永續生存,讓地球喘口氣,得到重生。

透過這第四個意識狀態,我們才可以充分理解──有一個無限大的意識,遠遠超過我們生活中有限的意識、有限的生活狀況。人間所帶來一切的變化,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內容」,我們就這麼把這些內容等同於我們自己。透過醒覺,我們才可以體會到,任何生活的狀況──再好、再不好、再順、再不順、再喜、再悲傷,也是整體生命的一小部份,是透過局限的腦所建立組合的。我們可以稱這一切生命所帶來的經驗為外在世界(或人生的前景)。我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經驗,反而忘了還有更廣大、更深沉的生命背景,是無法以這一局限的腦去表達、歸納的。我們可以稱它是生命,或智慧。

這個生命的背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它不受到任何條件的制約。它也是最源頭的意識。所以,我們前面才稱「一體意識」(One consciousness),也只是一個清楚的知覺。也只是輕輕鬆鬆的存在。還沒有人類之前,它老早就存在了。從來沒有不存在過。古人也稱它「無色無形」、「絕對」、或「無條件的意識」(unconditional consciousness)。它本身既是無限大,也是無限小,不受時空的影響。

你聽到這些,也許會很驚訝,覺得很抽象,很遙遠,接下來會質疑──說這些,到底跟你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沒有這個無條件的意識,也就是本書所稱的「背景」,不可能有五彩繽紛的生命,更不用講「有條件的意識」。再講清楚一點,各種形式的生命,和我們所看到的一切意識,是從這個背景延伸出來的。古人把這個背景稱為「因地」(causal ground)。

全部的生命,其實是生命的前景,加上背景;外在世界,加上內在世界。

外在的世界是無常,只有內在的世界是永恆。

透過外在的世界,一切生命的前景,不管多好、多不好,是不可能得到解脫的。即使透過這外在的世界,也不可能找到人生最終的意義。只有把這內在世界找回來,讓它豐盈,讓它綻放,一個人才可能找到永恆的我、全部的我。永恆的我就是上帝。上帝就是我。兩者不可能分離,不可能區分。

進一步說,用局限的腦來找到無限的心,是一個本書希望探討的悖論。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帶來一個矛盾──按常識說,無限囊括了有限,而有限無法囊括無限。當有限要去找回無限時,矛盾就出現了。

想不到的是,這個謎題的答案,比任何人想的都簡單。回答就是──有限的意識中,也存在無限的意識。假如不是這樣,人類是跳不出來、解脫不了的。這是古往今來大聖人都懂、都親身體驗的。

這麼說,透過人體,我們可以找到上帝,也可以稱之為佛性、道。找回全部的自己,也就是找回上帝,真正的回家。

更想不到的是,回家──不需要我們做任何動作。它其實跟任何追求、任何動作都不相關。它比一口呼吸、吃飯、睡覺都更簡單。

醒覺,或說任由第四意識自然展開,自然接手,隨時綻放開來,才是我們這一生來最大的目的。倒不是為了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狀況、應付表相的挑戰和機會。

從外在世界的角度來看,這些狀況、挑戰和機會當然重要。但是,站在整體生命的角度,這些狀況是太小的一部份了。從這些狀況和形相,跳出種種的制約和設定,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不容錯失。

懂了這些原理,其實這本書也不用再讀下去。你不光懂了,還可以帶給地球一線光明,自然成為一個引發轉化的媒介。我在這裡,也祝福你。但是,假如你跟我們大家一樣,還不是完全懂,我建議你,與我一同踏上這趟旅程,希望可以完成你人生最大的目的。

–摘自《全部的你》楊定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