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C. Lo (盧天賜)
如果全善,全知,全能的上帝存在,為何苦難會落在無辜者的身上?這是一個千古難題。因為基督教無法給人們一個令他們「完全滿意」的答案,所以很多人— 從 Bertrand Russell 到 Richard Dawkins 到我们的朋友同事 — 便藉此不接受並反對基督教的信仰。這是一個自古以來的現象,並非是一個新的論調。但在探索此難題之前,我們可以先思考下列數㸃:
基督教對此難道並非全無答案,這是此文的目標。
你有沒有別的世界觀(宗教,哲學,文化)比基督教對苦難的解釋更能合理地促使你拒絕基督教而持守你現在所相信的世界觀(如無神論)?
從極力反對基督教到非常有信心地信服基督教是一條很長的尺度。奇妙的現象是:提出這個難題的人,大都是苦難的局外人;至於那些親身經歷苦難而又有信心的人,他們卻不被此難題所困擾。相反地,那些信心越大的人,對上帝的信靠並尊崇更大更深。基督教的殉道者(為信仰受苦的無辜者)都是有信心的人,而且他们的信心在受苦之後更加堅定。
歷史上的偉大人物大都是在患難中磨鍊出來的。
無罪的耶穌自己就是一位無辜者,祂為人類受苦並被釘十字架而死。祂親身經歷無辜受害的事實。
在上述思考心得的亮光下,我們可以漸漸進入探討的核心。首先,我们要知道聖經絕無遮掩和迴避「義人受苦」的事實, 而卻正視其真相。
假冐為善是耶穌所恨惡的罪之一。偽善者認為他比別人好而別人比他更有罪,這個比較使他們大可安慰他們的良心。今天我们是活在一個道德相對主義盛行的社會裏,總是喜歡與人比較。
有一天耶穌對眾人說:“你們看見西邊起了雲彩,就說:‘要下一陣雨’ 果然就有。起了南風,就說:‘將要燥熱’ 也就有了。假冒為善的人哪,你們知道分辨天地的氣色,怎麼不知道分辨這是一個救恩的門還是敞開的時候呢?你們又為何不自己審量這種與别人相比較是合理的呢? (Cf. Luke 12:54-57)
正當說話的時候,有人將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攙雜在他們祭物中的事告訴耶穌。耶穌說:“你們以為這些加利利人比眾加利利人更有罪,所以受這害嗎?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從前西羅亞樓倒塌了,壓死十八個人,你們以為那些人比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更有罪嗎?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 (Cf. Luke 13:1-5)
我們在這裏面對一個可畏的問題:難道所有在殿院被殺的人和那些被倒塔壓死的人都是不肯悔改的人嗎?不是誠實的人嗎?如果答案是「是」,那麼這個答案是不附合事實的。如果答案是「否」,那又如何回答為什麼好人也會遇到災難?或許「悔改」與苦難和邪惡有關?這就是本文的中心。
首先,最容易了解的是苦難與罪或不良的行為有関:嫖妓,賭博,酗酒,吸煙,吸毒等都會導致身心不適之苦。但是有些無名的苦難或天災難道是毫無意義嗎?多年前在紐約市北部的87 州際公路上有一孕婦開車往紐約市到一個左邊是懸崖的地方,突然從山頂滾下一塊大石頭,把婦人和她腹中的嬰兒都當塲壓死了,這實在是不該發生且不值得發生的事。後來市政府設下鋼絲網來防止這類事件的再發生。由此, 我們可畧畧看到苦難的一點點意義,就是一次的苦難可以防止將來更多更大的苦難。但為何是她呢?仍是一個䛧。
世上的宗教或世界觀對苦難與邪惡都沒有完滿的答案。
• 佛教—用Karma羯磨,業,來解釋。即因果報應: 前生做壞事,今生受折磨。前生積隂德, 今生享福。但我究竟前生作了甚麽惡,積了甚麽隂德, 不得而知。
• 回教—苦難源於不遵守「真主」的律法。其補救方法是盡己力去行善。但是做到甚麽程度為止才夠,也是不得而知。
• 進化論者—進化論的機制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所以弱肉強食是正常的,亦即苦難是理所當然,無需究其因。苦難是完全的自然現象。無需解釋。
• 宿命論 (stoicism) 者—不必問。你的命運就是如此。逆來則順受。硬着頭皮不灰心。
• 幻覺論—苦難與邪惡非真實, 只是一種心理的幻覺。是嗎?當你深愛的人被人謀殺了,你能說是幻覺嗎。法官會同意這想法而不追究兇手嗎?
論到苦難與邪惡,基督教面對歷世歷代都提出的難題,這是因為基督教所信的神是全善,全能,全知的神。祂既是全知,祂就不能說祂不知道我正在受苦而無法施助。祂既是全善,祂就不應見我受苦不救。祂既是全能,就不 能說祂雖愛我但祂是愛莫能助。這就是困惑的核心。無神論者如 David Hume, Bertrand Russell, Charles Templeton, Richard Dawkins 因此聲言,「苦難的存在就證明聖經中的神不可能存在Since evil and suffering exists, a loving God cannot」。
這個聲明暗示了兩個不言而喻的假設:
1. 苦難是無意義的,它不可能會帶來甚麽好處。這個假設的問題是:你怎能斷言苦難是一定沒有好處呢?這是一種盲目的信心。
2. 苦難是不公平的事件。然而不公平的事的確程現, 公平的神是不會讓不公平的事發生的,所以神不可能存在。但我們有沒有想過「不公平」是由「公平」衍生出來?這就好像一個學生考試得80分,其好壞是因為有「100分」的存在。沒有100分作為最高的標準,80分就毫無意義。不完美的分數證明了完美分數的存在。這個完美豈非指向那聖潔的神麽?所以苦難的存在反而證明了上帝的存在。苦難可以從良善來獲得了解。
神學中有一門稱為「神義論 Theodicy」。就是人用人的理性去為神辯護,力求達到引出聖潔的神與苦難無関,人不能以苦難的存在而怪罪於神。其中一個神義論主張苦難與邪惡不是實體,它只是一種幻影或錯覺(illusion)。這個說法使苦難的問題不是獲得解答而是被消除,使神的屬性–全善,全知,全能–三者同時獲得維謢。但有一個問題—它不附合現實。這種苦難的幻影説(Dorcetic view of suffering) 不但是不好的神義論,更是不好的神學,然而西方的「基督徒科學派 Christian Science」和一些東方的宗教都相信此說法。護道學家Ravi Zacharias 提出一個頗有說服力的五㸃論:
1. 是的,世上的確有苦難和邪惡。
2. 如果苦難和邪惡是一種「不完美」,那就説明必有一個「完美」的存在來說明一些東西為甚麽「不完美」。「完美」和「不完美」的分辨需要道德律。
3. 道德律的存在說明必有一位道德律的賜予者。
4. 苦難和邪惡是與人有關的, 所以道德律的賜予者必需是有位格 (personhood) 的, 這就指向有位格的神。
5. 因此,邪惡與苦難不但沒有否定神的存在,反而證明聖經中的神是存在的。
創世記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述說一個人物,就是約瑟。他是雅各的第十一個兒子,也是利百加所頭生的兒子。因父母對他的偏愛,被他同父異母的弟兄弟所恨。這些憤怒的兄弟把他掉進坑裏,最後被米甸的以實瑪利人商隊救活,然後被賣到埈及。他向神求救,反卻成了奴僕,日後因被惡人誣告,被放在監獄裏去。但經過長期且當時無法解釋的奴役,誣陷,被遺忘,神終於用祂那看不見的手透過監獄的同伴,想像不到的環境,和他解夢的恩賜,溫柔的態度,做事的忠心,超人的洞察力,和毅力,約瑟不但得拯救,且成為埈及的宰相,獲得至高的榮耀。在迦南地大饑荒時拯救了成千上萬的埈及人和他的父家。這個苦難之謎終於在約瑟與兄弟們在闊別多年後相認時水落石出了: 約瑟又對他弟兄們說:“請你們近前來。” 他們就近前來,他說:“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 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 (創45:4-5)” 約瑟在救贖史中成為基督的預表, 也表明了,如基督一般,「苦難在先,榮耀在後」和「苦難能帶來好處」的屬靈原則。
有一篇2008年的網路文章論及一位三歲大的女孩子, 她住在Elk River, Minnesota. 她患了一種罕見的病症是涉及對痛苦無知覺的病—-天生的無痛不冒汗症 (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 with Anhidrosis, CIPA). 患者感覺不到痛楚, 不流汗, 不流淚. 全世界只有約一百個病例. 這幼小的 Gabby Gingras 需要別人不斷的看顧. 當她長牙時, 她的父母發現她常咬手指直至流血而毫無不適之感. 當她两歲時, 她必需讓牙齒被拔掉以避免咬自己導致嚴重傷害. 她會把手放在熱爐上而被燒爛, 毫無痛感. 她必需常戴上安全眼鏡因為有一次她把角膜抓破得很勵害. 她在運動場上絕無害怕, 從不遲疑地碰撞到任何東西. 她說有時想哭, 但她不能流淚. 這小孩的生命處於永不終止的危險中. 患此病的人平均年齡是25歲. 患 CIPA 者的父母只有一個禱告: 「神呀! 讓我的孩子能感受痛苦吧!」. 如果在我們這有限的世界用我們有限的知識尚且可以賞識到痛苦其中的一種好處, 難道神不可能在我們裡面設計一種體認來題醒我們甚麼東西對我們有益, 甚麼東西對我們有害嗎? 正如實例有時是那麼可怕, 我們難道不能看出那能察覺殘暴和抗拒悲劇的道德架構嗎? 我們應問是否會有一個更大更深的答案, 而非簡單地說「神不存在」嗎? 痛苦其實是一份禮物因為苦難並非毫無益處。
我們都同意尋找有關苦難的答案是一個真正的挑戰, 因為苦難的問題不單單觸摸到理性的概念 (intellectual ideas), 而且更被情緒的現實所加強. 一位卓越的英國牧師 John R. W. Stott (“The Cross of Christ” 的作者) 承認苦難是, “對基督教信仰的獨一最大的挑戰.” 但他巳得到自己的結論: “如果不是因為十字架, 我自己絕不會信上帝. 在這個有痛苦的真實世界裏, 誰會敬拜一位他自已能免於痛苦的神? 我曾進過許多不同東方國家的佛教廟宇, 我在佛像面前恭敬地站着. 看見他雙脚交叉盤坐, 雙手摺疊合攏, 雙眼閉合, 两唇帶着幽靈似的輕鬆微笑, 面上帶着冷淡孤高的神采, 似乎與世界的苦惱完全脫節. 每次當我觀看他片刻後, 我總是轉移眼目. 同時在我想像中, 我轉向一位孤獨的, 扭歪的, 被酷刑折磨的體形; 他被掛在十字架上, 釘子剌入手脚, 背部皮肉被撕裂, 四肢被扭傷, 額頭被荊棘刺到流血, 口腔乾渴到不可容忍的地步, 整個人被投入於一片被神離棄的黑暗之中. 這就是為了我的神! 他放棄他能對苦難的免疫. 他以血肉之體來到人閒, 經歷眼淚與死亡. 他為我們受苦. 鑑此, 我們的苦難變成較易操縱. 雖然人類的苦難仍是一個問號, 但在其上我們可蓋上一個印記, 就是象徵神性受苦的十架. 基督的十架就是神自己在我們這罪惡世界中的唯一的自我證明.” 當嬰兒生病時,有時母親愛莫能助, 母親只能親密地擁抱她,雖然痛苦並沒有消除,但母親的「同在」大大減輕了嬰兒的痛苦。當我們受苦時,神並非愛莫能助,乃是有時「愛而暫時不助」,為著我們那當時看不見的好處。但神給我們一個不變的應許,就是祂與我們同在,讓我們有能力去承擔苦難, 渡過死䕃的幽谷。耶穌在肉身受難的時刻也需要門徒與祂同在,但祂卻獨自受苦。我們對主的受苦夠境有多深的認識?
耶穌在上十字架受刑的前夕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就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到那邊去禱告。” 於是帶著彼得和西庇太的兩個兒子同去,就憂愁起來,極其難過,便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和我一同警醒。”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來到門徒那裡,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警醒片時嗎?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第二次又去禱告說:“我父啊,這杯若不能離開我,必要我喝,就願你的意旨成全。” ( Cf. 太26:42)
在1555年,有兩位殉道士,一位名叫 Nicholas Ridley, 另一位名叫Hugh Latimer, 他們被稱為牛津殉道者(Oxford Martyrs)。當 Ridley 慢慢地在柱子上被火燔燒,Latimer 在旁邊喊著,「Ridley 弟兄,鼓舞勇氣,作個大丈夫,我們會藉上帝的恩典㸃燃蠟燭,使它在全英國永不熄滅。」我們不禁會問,這位凡人中的殉道者如此有勇氣地視死如歸,為何耶穌會如此軟弱,意志如此低沈?耶穌看來好似比衪的跟隨者更易被苦難和死亡打垮。這是因為我們對耶穌受苦的認識太膚淺了。但當我們想到祂是天父懷中的獨生子,祂與天父原為一。當耶穌想到祂要為世人背負罪債時,父神掩面不看祂。我們愈發沈思, 便愈發想起衪在十架上所說的一句話 “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太27:46; 可15:34)” 這種被離棄的痛苦是人無法想像的,比被釘在十架上那皮肉的痛苦,不知大多少倍。更令人驚歎的是,聖子耶穌被離棄的時刻就是祂履行父神旨意最高峯的時刻。我們常常會問,「父阿!我愛祢, 我愛教會,我服事祢,為什麼這災難會臨到我呢?」鑑於耶穌的被離棄的時刻,我想我們現在便稍有些領會了。
耶穌最終極的苦難竟能轉變成最終極的好處, 就是賜給人類的救贖。救恩對我們而言是白白的恩典,但對神而言,這不是廉價的,父神付上祂兒子生命的代價。難道我們在世上這至暫至輕的苦楚, 在神不可思議的智慧中, 不能成就一些屬靈的好處嗎?鑑於耶穌的受苦,我們的苦難便可顕得容易控制且減輕多了,因為我們知道在患難中基督了解我們的實況且在我傷心中與我同在。因此,基督的十字架帶來無限的安慰。聖經能安慰在患難中的人. 神在詩篇 (46 & 23) 應許我们:
詩 46:1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詩 46:2 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
詩 46:3 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
詩 46:11(因為) 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神是我們的避難所。
詩 23:4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 竿,都安慰我。
終極的苦難與邪惡莫大過死亡。而基督的復活戰勝了衪的死亡。基督的復活成為我們復活的盼望, 衪說, “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John 11:25). 我們復活就是今生苦難的答案. 也是我們莫大的盼望。 這個盼望就是使徒約翰所看見和聽見的:
“我又看見一個新天新地。因為先前的天地已經過去了,海也不再有了。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 神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我聽見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 神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 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作他們的 神。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 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他又對我說:“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得勝的,必承受這些為業。我要作他的 神,他要作我的兒子。”(啓示錄 21:1-7)
所有基督教最基要的神學理念或最基要的信仰宣告都與受難週 (Passion Week) 有關的。若是以基督的十架為中心點,我们看到耶穌的死在十字架上是為了代替我們受刑罸,使我們的罪得赦免。若我們從這點往後看,便看到道成肉身的教義就是耶穌的降世為人。因為除非神以肉身顯現,祂是無法死的。但是耶稣如何成為人呢?這就指向童女生子的教義。馬利亞的身體只是作為養育聖靈所懷的孕,耶稣沒有罪人的基因,所以耶穌是沒有原罪, 童女生子便順理指向耶稣的無罪性了。現在我們從耶穌的死往前看,我们看到復活的必要性。耶稣既從天以肉身降世, 当衪的任務完畢後, 衪就必定從世歸天, 這就是有形有体的身體復活 (bodily resurrection), 這是與其它宗教的 “精神復活” 不同的. 這樣, 基督教信仰的獨特性:
• 基督的「道成肉身」
• 基督的「無罪性」
• 基督的受苦
• 基督的死
• 基督的復活
都連接成一條線了。基督徒的苦難觀和基督徒永生的盼望就是建立在這條線上。在面對苦難時,我們想到基督的道成肉身與十字架能帶給我們安慰,而耶穌的復活帯給我們榮耀的盼望。回到耶穌所說的話,”「你們若不悔改,也要如此滅亡。」反過來説「你們若悔改,便可以得到受安慰的恩典和永生的福份。」基督徒承認,我們對苦難的奧秘仍然是不能完完全全的了解,但透過聖潔的神的啓示,我們是却可以了解甚麽叫做良善。基督徒在患難中可獲得安慰並能力來渡過死䕃的幽谷, 但對無神論者而言,他們不但無法了解苦難又不能明白何為良善,更嚴重的是他們巳踏上一條死胡同,再無掉頭的機會。你正在受苦嗎?相信耶穌,祂會安慰你,給你力量去承擔,給你盼望,並把你的苦難轉變成榮耀神的機會, 這樣我們就不會白白受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