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林
如果是上帝想阻止“恶”而阻止不了,那么上帝就是无能的;
如果是上帝能阻止“恶”而不愿阻止,那么上帝就是坏的;
如果是上帝既不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恶”,那么上帝就是既无能又坏;
如果是上帝既想阻止又能阻止“恶”,那为什么我们的世界依然充满了“恶”呢?
——伊壁鸠鲁悖论(约公元前300年)
01
经典问题
苦难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古往今来与信仰有关的最重要、也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更准确的说,它是与亚伯拉罕信仰有关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亚伯拉罕信仰指的是从亚伯拉罕而出的三个信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个信仰都相信独一的神,并且这位神是全能且全善的。
在其他宗教体系中,这个问题并非那么突出。譬如在多神论或二元论的宗教中,这个世界的苦难就是众神斗争或者善、恶势力斗争的结果,最典型的代表是印度教,或者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又称“祆xiān教”),也就是《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
在一些佛教传统中,苦难产生的原因是人心的不觉悟,也就是“无明”。
在这些宗教中,苦难是一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对象,但是苦难的存在并不是问题。
在亚伯拉罕信仰中,特别是基督信仰中,从表面来看,苦难的存在本身似乎与我们对上帝的认识相冲突。
因此,有许多人因为苦难存在而拒绝基督信仰的上帝,最著名的人物包括哲学家罗素、苹果公司的创办人乔布斯等。
这个问题是如此重要,乃至在东、西方都被信仰者和哲学家反反复复地提出来。
伊壁鸠鲁在约公元前300年的时候,非常清晰地指出了“恶”的存在与一个全能、全善上帝的冲突。因此,这个问题有时被称为伊壁鸠鲁悖论。
严格说起来,伊壁鸠鲁提出的问题和我所要讨论的问题并非完全一样,他谈的是“恶的存在”,我所要说的是“苦难”。但是因为这两者有很强的逻辑联系性,所以我把它们相提并论。
“恶”的存在是“苦难”存在的原因。它们的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于在有些文化中,“恶”和“苦难”就是同一个词,例如希伯来文里的“רָעָה”。
在基督信仰里,“恶”的产生有着非常清楚的解释,就是上帝所创造的天使和人的堕落。但是大部分人可能对于抽象的“恶”并不太感兴趣,他们关注的是自己生活中每天面对的“苦难”。
我想回答的问题就是:从《圣经》出发来看,我们所信的这位全能又全善的上帝,到底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的苦难?
02
五个经典回答
既然这个问题如此重要,历世历代的基督徒中最杰出的头脑当然都会尝试给出回答。根据我的阅读和理解,到目前为止,对这个问题有五个经典的回答。
第一个是奥古斯丁(Augustine)提出的。他强调上帝创造的只有良善和美好的(goodness),恶是善的缺乏,人在选择远离上帝时就创造了恶。
第二个是教父爱任纽(Iraneus)提出的。他强调虽然现在的世界充满恶与苦难,但最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好的。
第三个是莱布尼兹(Leibniz)的解释。尽管这个世界看起来很糟糕,但是我们已经活在所有可能性中最好的一个世界中了。
第四个是普兰丁格(Plantinga)所指出的。在上帝的创造中具有极其重要价值的就是自由意志。在此自由意志的基础上,人才可能和上帝发生关系,才可能彼此相爱和行善。
如果上帝要在人类堕落的状态中消除所有的恶与苦难,则不可避免地要消除人的自由意志。因此,在基督再来之前,上帝继续允许恶与苦难的存在,以保存创造中更大的善。
第五个回答则是一个很普遍的答案,强调所有的苦难都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这些回答都是经典,也就意味着它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直到今天也是有意义的。大家也会发现,我的回答在不同阶段也采用了这五个经典回答的某些观点。
但我今天想分享的回答主要是基于圣经神学对此问题的思考,特别是拜欧拉大学的David Talley教授于1999年在三一神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A Study of [ʻtsv]: Its Nature, Purpose, and Impact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Genesis 3”而作出的。
03
苦难的普遍性
简单来说,从《圣经》来看,苦难是这个堕落世界的基本特征,是人类在堕落之后、基督再来之前的基本生活状态。
神所创造的世界本是美好,在人类堕落之前,没有苦难,也没有痛苦。所以人被创造,并非一定要活在苦难中。人被创造,本应当活在一个没有苦难的世界。
因此,《圣经》的最后一卷书《启示录》在谈到世界的末了时,特别提到了苦难的问题也会被最终解决。
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又说:“你要写上。因这些话是可信的,是真实的。” (《启示录》21:3–5)
因此,在基督再来之后,最终人所要生存的世界,也是没有苦难的。人会被恢复到创造时本应有的状态。
那么,苦难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进入这个世界的呢?是在人类堕落以后。
刚才已经谈到,希伯来文词“רָעָה”既可以表达“恶”,又可以表达“苦难”。它的形容词形式(רַע)在《圣经》第一卷书《创世记》的前几章就出现了,最早出现在创2:9,后来又出现在2:17; 3:5, 22; 6:5等处。但是在这些地方,它的意思都是“恶”,而不是“苦难”。
圣经当中第一用来表达苦难的词是עִצָּבוֹן,也就是Talley教授的博士论文所研究的词。这个词首先出现在对女人的审判中,(耶和华神)“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创3:16) ”这里的“苦楚”就是用的这个词。
紧接着,这个词又出现在对男人的审判中,“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 (创3:17)
”这里的“劳苦”是两个希伯来文词,其中的“苦”是עִצָּבוֹן,所以用更现代一点的表达,神对男人的审判是,“你必终身在痛苦中劳作”。
进一步的研究这个词的含义,你会发现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存在的状态,一种精神和肉体都受到折磨的状态,所以这个词也可以被更形像地翻译为“无休止的困苦”。(参见Dr. Talley的论文、Dictionary of Classic Hebrew, The Hebrew and Aramaic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以及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由此可见,在堕落以后,人活在“无休止的困苦”当中。
在生活当中,我们将无时无刻、随时随地不断地遇到或大或小的失望、失败、挣扎、失去、痛苦,这就是现今这个堕落的世界的常态。
并且,这种“无休止的困苦”是上帝主动引入到这个世界的。
04
上帝兴起苦难的原因
为什么一位全能、全善的上帝要引入“无休止的困苦”到这个世界里?因为在堕落状态中的人已经和上帝分离,这种分离至少有两个非常严重的后果。苦难就是上帝用来提醒我们这些后果的警示灯。
第一,作为上帝的创造,人是有限的,也就是脆弱的。但因为人有神的形像,与神可以连接,所以与无限者连接的有限者也拥有了无限者的特质。
人被创造就是要活在这种无限性当中,因此即使是堕落状态中的我们,也常常渴望具有无限特质的事物,例如永恒的爱情、永生,等等。
但在堕落中,我们和上帝的连接被切断或削弱了,因此不得不痛苦地活在有限者的脆弱当中。苦难存在的第一个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这种脆弱。
你(人)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世记》3:19)
每一次遇到苦难,我们就不得不意识到我们的头脑、能力、时间、资源的有限。我们的世界存在很大的问题,是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的。
第二,作为上帝的创造,人本来活在与神同在当中,而神可以满足我们一切的需要。但由于人的堕落,我们离开了神,导致我们的需要不能再被满足,因此我们感到饥渴。
苦难存在的第二个意义就是强化我们这种饥渴感。
每一次遇到苦难,我们就越发意识到这个世界给我们的满足是何等有限,我们就越发渴望与那无限者连接。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书》1:2)
主啊!你创造我们本是要与你连接。我们的心直到安息在你怀中前,将永无安息。
——奥古斯丁的祷告
上帝将苦难引入这个世界,是为了引导我们归回到天父的家中。
因此,我们也常常发现,在人类历史当中,不论是作为单个的人还是作为人类整体,在大的苦难过后,我们往往越发靠近神。
例如,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让许多高举各种社会改良学说的人意识到,没有上帝,再多的教育、改良、进步、文明也无法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因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从当时文明世界的最高点爆发的。
二十世纪下半叶福音的大复兴与上半叶那极其深重的苦难是密切相关的。
05
苦难所造的偶像
苦难是上帝引导我们回家的导航灯,但是堕落的人也会在苦难中为自己营造偶像。
第一,生命中的困苦提醒我们的有限和脆弱,但是堕落中的人回应的方式是:我们要变得强大,我们要靠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
因此,财富、权力、资源、能力等一切让我们感觉强大的事物,正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偶像。
人们在获得这些东西以后,会产生出一种虚假的强大感,如同当初建巴别塔的众人一样,感觉自己建了一座“通天”的塔(创11:4)。
但是事实上,不论人积累多少、成就多少,在上帝看来人仍旧是极其有限和卑微的。因此,那座塔事实上也并没有通天,上帝必须“降临”,才能看到它(创1·1:5)。
富足的人可能认为自己如同住在坚城当中(箴18:11),但是在神看来:
太阳出来,热风刮起,草就枯干,花也凋谢,美容就消没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这样衰残。(《雅各书》1:11)
人最大的有限性就是生命的有限,即使拥有世界的人也无法抵挡死亡。
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路加福音》12:20)
其次,生命中的苦难让我们感觉到饥渴,渴慕一个更能满足我们的世界。但是堕落的人会尝试用创造物来填补只有创造主才能满足的虚空。
这个世界上,酒精、性、购物、成就,以及许许多多事物都尝试要填补上帝才能填补的虚空。用圣经的比喻来说,我们为自己挖了好多无水的井,尝试以此来满足自己。
因为我的百姓作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利米书》2:13)
但唯一能满足我们的,其实乃是上帝自己。
耶稣回答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13–14)
06
否定苦难
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无休止的困苦”,人们除了为自己编造各种偶像来应对以外,还使用一种常见的方法来对待:否定苦难。
第一种否定苦难的方式是认为人生可以完全避免苦难。
在教会内部,最典型的是所谓的“繁荣福音”或“成功神学”。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对上帝足够虔诚和顺服,在这个世界当中就可以避免苦难,而只经历上帝的祝福。
任何稍稍读过摩西、约伯、保罗、约翰、耶稣生平的人,恐怕都很难相信这类“福音”。
第二种否定苦难的方式是“假装”苦难不存在,或用各种方式把苦难产生的痛苦“解释掉”。
这个世界上充满了生活在困苦流离中,却假装幸福的人。为了这种假装,他们往往要付上极大的代价。
还有各种各样的“积极思维”法试图把苦难解释过去。
在教会当中,当苦难发生时,我们有时会过快地跳过苦难的影响,转而思考我们可以在苦难中获得的成长。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不可取的,苦难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有它应有的位置。
当苦难来临时,我们必须面对苦难造成的痛苦。在这个苦难的世界中,我们也有哀哭的时候。
耶稣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约16:33)”,并教导我们:“你们哀哭的人有福了。(路6:21)”保罗也说:“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
第三种否认苦难的方式则是否认苦难的真实性,从哲学本体论上否定苦难的存在。如果生命的一切不过是“无常的泡影”,那么苦难的遭遇和感受也就自然也是一种虚空了。
但一个人若是这样来否认苦难,也就同时把所有的喜乐,乃至整个世界的真实性也一同否定了。
07
信心中面对苦难
那么,《圣经》教导我们如何面对苦难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先说明一下,我接下来要说的,只对相信神、相信神的话语的人有意义。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希伯来书》11:6)
教会在地上两千年,经历的苦难不计其数,能够一直走到今天,在这些苦难中得胜,靠的就是在《圣经》中发现的面对苦难的秘诀。
第一,当人生的苦难揭示我们的软弱和有限时,我们不是寻求增加自己的力量、资源、权力,而是更加确定地仰赖那位无限者。
万军之耶和华说,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撒迦利亚书》4:6)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主耶和华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 (《哈巴谷书》3:17-19)
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得前书》3:14-15)
第二,当人生的苦难激发我们内心深处对那更好世界的渴望时,我们不是不顾一切地将上帝的创造物不断的丢进去,试图以此来满足自己,而是要热切地等候上帝的公义和审判,等候神所带给我们的满足。
我等候耶和华,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话。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诗篇》130:5-6)
《圣经》的最后一卷书是《启示录》,其中提到的教会正面对着极其残酷的逼迫。这本书最后以这样的经文作结束:
证明这事的说:“是了。我必快来。”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阿们!(《启示录》22:20-21)
这两节经文也是正本《圣经》的终结。它仿佛在告诉我们,我们的信仰是在对上帝的热切盼望中结束。
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常与我们这些在苦难中热切等候主的人同在。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