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的悖论

基督信仰一直面对许多悖论的存在,正如齐克果强调「上帝以人的形式存在过,他降生、成长等等,因此这无疑是一个绝对的悖论(absolute paradox)」。[1] 杜伦斯(Thomas F. Torrance)亦指出,神学所探讨的真理就是上帝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存有,那永恒者在暂时的存在里运动,因此必须突破理性在世界范围内的确定性的客观知识中发展的其他的习惯与结构;简单而言,悖论就是神学建构中的基本元素。
神学的悖论在基督教核心教义 — — 基督论里达到顶峰。巴特在《教会教义学 IV.1》〈§59 神子的服从〉论到道成肉身、神舍尊降卑为人、进入异乡全是个谜团,在理论上和逻辑上都是绝对的悖论;其与在上帝本身与他自己的存在与本体之间,以及他作为由他创造的世界的调和者的活动和工作之间,本质上就存在巨大的鸿沟。[3] 虽然神学家在历史中多番努力,试图为神人二性共存的状态建构出较为理性的学说,例子有较近代的「虚己基督论(kenotic Christology)」、「二意志说(two minds)」和「二意识说(two consciousnesses)」等,不过前者的学说在处理「耶稣如何看待自身的神性」、「耶稣运用自身能力到何等程度」等问题仍然存在许多开放的解说空间,后两者却面临近乎异端涅斯多留主义(Nestorius)「基督二性连接说」的批评。
奥尔森(Roger E. Olson)在《统一与多元的基督教信仰》中指出,以上两派理论的思想家需要承认,道成肉身之奥秘的奥妙,是人无法臆测去解释的,并且他们的理论也不过是就一个奥秘而提出的理论而已。他认为教义性的神学很多时出于维护某些信仰的概念,特别是异端的错误信念,难免令教会在神学反省过程中过度反应,造成钟摆效应,产生非此即彼的神学。不过在很多情况下,教义上的分歧是具有兼容的空间的,例如是道成肉身、上帝的三一、预定与自由意志等核心教义。

而事实上,与希腊逻辑大相径庭的希伯来思想从来不忌讳于建构充满悖论的信仰,希伯来有一种思想方式被称为「单元逻辑(block logic)」,那就是把不同的概念分为不同的独立思想单元;但不同的思想单元拼合并不一定显得合理,尤其是如果一个单元代表人的想法,一个单元代表神的想法,就显得更具张力;例如出埃及记说上主使法老的心刚硬,但不代表法老的自由意志并不存在。 希伯来文化认定「一切皆在天手中,除了人对天的敬畏」, 他们知道自己在日光之下,并不会知道所有事情的答案,因此他们拒绝把事情分析排列成系统,不强求把各样奥秘解说清楚,因为奥秘的事、表面看来自相矛盾的事,往往是上帝的标记。
因此,当悖论就成为人类认知暂时的终点,学习信任自己所不完全明了的事,就成为了希伯来人所言的智慧。这当然不是指信徒毋须在信仰上作出任何理性的思考,但我们必须明白,悖论基本上是希伯来圣经中以色列民族经历上主的方式。当我们迷失在真理的张力之中,就显出人类的无知和渺小,而这正是唤起我们由衷敬拜上帝的动力,亦是信心的意义所在。
但愿我们都在悖论中遇见上帝,敬拜上帝。